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方面的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特別是許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國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追趕上了那些發達國家。比如說代表我國電力設施建設的“國家電網”,現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力公共事業單位。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自然離不開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在信息技術領域,我國近些年也取得了驚人的成績。首先就是幾乎覆蓋全國的光纖網絡,從2015年的60%到如今的接近100%,可以說是基本達成了網絡的全覆蓋;之后就是4G基站的建立,占比超過了全球的一半;最后就是5G的開發和運營,作為第一個研發出5G信息網絡的國家,我國在這方面的建設也是遙遙領先。
在此次疫情當中,我國3天3夜建造出“方艙醫院”的中國基建速度也讓世界震驚。許多西方國家可能永遠都想不明白,為什么我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發展。其實主要還是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央政府能夠下達強力的宏觀調控政策;另一方面就是我國人們吃苦耐勞,共克時艱的民族精神。

除了在電力建設方面我國有著絕對的優勢,在水利建設方面我國也有著足夠的含金量。就拿三峽水電站來說,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發電站。它不僅在發電方面有著巨大的能量,而且綜合了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功能,堪稱是世界水力發電站的模范。
除了三峽水電站之外,在全國范圍內,我國政府還修建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水電站,這些水電站共同組成了我國水利建設方面的一張大網。在這些水電站當中,白鶴灘水電站的名氣也不小,許多方面甚至都能夠和三峽水電站媲美。
作為推動“西電東送”的主要水電站,白鶴灘的體量也是非常大的。位于四川涼山州寧南縣和云南昭通巧家縣交匯處的它,通過地勢和水流的兩層優勢,儲備了無比巨大的能量。除此之外,它能夠調節金沙江的水流,起到泄洪、攔沙等功效,也能夠保證下游航線的水量,維護正常的航運秩序。

如此體量的水電站給云、川兩省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分析一個水電站的經濟效益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一是水電效益;二是航運效益;三是旅游效益。從這三個方面綜合來考量一個水電站的效益,才是最為合理的。
水電效益
白鶴灘水電站水庫正常儲水825米,相應庫容為206億立方米,初擬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在602.4億千瓦時,這個電量差不多等于1500萬人的用電量。從白鶴灘水電站的庫容和發電量來看,完全可以說它是繼三峽水電站之后,中國的第二大水電站。

航運效益
我們都知道,水電站的修建是能夠調節下游水位的,像三峽水電站修建之后,從重慶到宜昌的船隊噸位數由千噸提升至了萬噸,許多水流湍急的航道也得到了改善,有力地促進了長江沿線的航運發展。
由于金沙江沿線地勢較為險峻,水流湍急,白鶴灘水電站能夠有效調節中上游的水流,將下游發展航運業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從而給沿線地區帶來經濟效益。

旅游效益
和三峽水電站一樣,白鶴灘水電站在竣工之后也能夠作為兩省境內的旅游景點來創造收益。要知道,每年三峽水電站為沿線地區帶來的旅游收益接近60億元,而白鶴灘水電站所在的云、川兩省本身就是旅游大省,只要將沿線的旅游景點與白鶴灘水電站連接起來,打造一個旅游產業鏈,收益肯定不比三峽水電站低。
白鶴灘水電站是中國基建的又一偉大成就,對于整個滇、川的生態圈來說,它的維護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對于兩省乃至整個國家來說,白鶴灘水電站創造的收益都是巨大的。這個耗資1800多億打造的龐然大物,又將為我國帶來無數的贊譽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