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農村集中供水實現全覆蓋
讓老百姓都喝上安全放心水
本報記者鄭媛
小小一滴水,窺見大民生。農村飲水安全,關系著千家萬戶。“十三五”期間,我市把農村飲水工程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抓實抓細,加大投入力度,補齊工程短板。6月30日,我市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共有925個行政村、2440個自然村完成集中供水,供水總戶數達到511558戶。
提前半年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目標
“十三五”期間,我市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先后開展了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等工作。對潮安區、饒平縣、湘橋區轄內的農村供水管網進行全面升級,因地制宜實施供水設施,合計總投資5.91億元,全市925個行政村全面實現集中供水到村。
從今年初開始,市水務局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統籌安排,相關縣區水務局積極爭取地方黨政領導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安排,全力推進工作。至4月底,尚余6551人未實現集中供水,涉及饒平縣大埕鎮程南村、聯饒鎮洋東村、上饒鎮上善村等13個行政村25個自然村。
針對復雜的供水情況,饒平縣通過采取科學統籌、分類實施的方式進行解決。實施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對縣城周邊村鎮和沿海6鎮,以縣城供水官網延伸和規模式供水為主的方式實施;在中、北部地區,對具備條件的,主要通過規模化鎮級水廠供水的村莊,優先選擇自來水管網延伸和擴網解決供水問題;對條件不允許的偏僻農村,采用選取水量充足、水質良好的水源點作為取水點,建設小型集中供水設施供水的方式解決。
在此基礎上,饒平縣進一步用好中央維修養護資金,對89宗農村飲水工程配套或更換消毒過濾設施措施等,服務人口約50.7萬人,解決小型飲水工程設施比較簡陋、建設標準低、水質存在隱患的問題,確保達標。經多方努力,饒平縣有建設任務的12個鎮、84個自然村已全面完成集中供水全覆蓋。至6月30日,我市提前半年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目標,打通群眾飲水安全“最后一公里”,讓百姓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
從“飲水難”到喝上“放心水”
“以前,大家幾乎都是靠打井吃水,天氣干旱時,根本滿足不了大家的正常用水需求。如今用上了自來水,再也不用擔心沒水喝了。”看著清澈的自來水從水龍頭嘩啦啦的流出,聯饒鎮大陂村村民林姨的臉上溢滿喜悅。
據大陂村黨支部委員林火芝介紹,村里飲水工程的取水點分別采用挖水井、山坑砌筑水陂或泉室取水引至村里清水池,引水經凈化處理后,再鋪設供水管道到各用水戶。但由于飲水工程水源引自山泉水,去年受氣候因素影響,出現供水水源不足的情況。今年饒平縣及聯饒鎮共投入資金約30萬元,為聯饒鎮大陂村建設引水工程,接入了縣城供水管網,解決了該村因氣候干旱致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問題,村民都用上自來水,水質量更優質,用水更穩定了。
建立開源節流長效監督機制
在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的同時,我市還進一步建立健全了農村飲水安全“三個責任,三項制度”,明確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項目建設標準和落實農村飲水安全“三項制度”的要求,健全完善農村供水工作責任機制,強化制度保障。為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探索農村供水工程長效良性運行新思路,饒平縣出臺了《2021年饒平縣“解決農村飲水難攻堅難”工作方案》,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和農村供水規模化發展,實施一批小型工程標準化建設,更新改造一批老舊供水管網和設施,穩步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向農村供水保障轉變。
為進一步實現穩固的飲水有保障目標,既要開源也要節流。我市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以制度創新為動力,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機制為重點,轉變用水觀念和用水方式;做好飲水安全宣傳引導,增強群眾安全飲水的意識,培養群眾愛喝干凈水、自愿繳費的用水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