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務署展示污水凈化的成效,再造水(左瓶)極其清澈。右邊一瓶是未經處理的污水。

污水處理凈化后的再造水,經獨立管道運往沖廁水箱。
香港約20%人口以食用水沖廁,每年將8200萬立方米食用水白白沖落大海。為減低對東江水的依賴,港府展開試驗計劃將污水凈化成“再造水”,并試用于灌溉和沖廁用途。其中在昂坪的再造水已超出水平,被水質專家形容“好過東江水”。
特區政府初步滿意成效,并研究把廢水再生的概念進一步擴展,探討逐步取替食用水沖廁,每年可減少3.28億元水費。
每年廣東省向香港供應逾6億立方米食用水,占全港用水量64%。但全港20%人口以食用水沖廁,每年消耗8200萬立方米,相當于3.28億元,占每年用水量的8%。面對水資源匱乏,特區政府已展開“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研究,并探討把污水凈化再用,研究用于灌溉和沖廁等非飲用用途。
約20%港人以食用水沖廁
同時,特區政府正于大嶼山昂坪污水處理廠和北區石湖墟污水處理廠試驗再造水。其中昂坪的三級污水處理廠于2005年起開始試驗,采用生物反應池、雙濾層三級濾池,以至加氯和紫外光消毒,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營養物和病原微生物減至極低水平,凈化后的再生水已用于沖廁、灌溉和飼養觀賞魚。
渠務署高級機電工程師崔偉誠表示,昂坪的再造水表現穩定,水質較系統預設的標準理想。以2007年12月污水處理廠生產的再造水為例,多項水質指標良好,每公升再造水的生化需氧量和懸浮固體,都少于3毫克,每公升再造水的氨氮也少于0.1毫克,每公升再造水的大腸桿菌含量少10個單位。而東江水前年的水質平均值為每公升水有約0.4毫克氨氮、1,686單位的大腸桿菌。
昂坪再造水超國家標準
身兼水質事務咨詢委員會主席的香港公開大學環境學系主任何建宗表示,昂坪污水廠生產的再造水超乎理想,形容水質“好過東江水”,有如清澈河溪。他續稱,昂坪生產的再造水水質已超出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第II類的標準,適用于日常家居使用的生活飲用水。
昂坪污水廠生產的再造水已應用在沖廁用途,消息人士透露,特區政府已進行中期評估,發現游人對再造水沖廁,未感反感,大體滿意。
至于北區的再造水計劃今年年底結束,多所學校滿意有關水質,環境保護署正收集有關意見。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會按市民對使用再造水的接受程度,評估是否進一步把廢水再生的概念,擴展至其它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