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以來,安順西秀區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指導思想,強力推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著力補齊農業產業“水短板”,夯實生態環境“水基礎”,整合各類資源建設、維護、管理水利基礎設施,以發展水利助力為群眾辦實事。
科學化布局,打通“高山遠水”。持續以基礎水利設施建設為抓手,確保飲水安全“戶戶通”。全面排查摸清底數。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專班,明晰水務調研摸排小組責任分工,深入全區各貧困鄉、鎮、村,對域內的情況進行徹底摸排,匯集群眾對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意見和建議,對提出的訴求認真分析研究,科學規劃。對存在返渴問題的貧困及非貧困村組進行實時普查,對動態發生飲水問題第一時間掌握情況、第一時間采取措施、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確保人飲安全保障全覆蓋。標本兼治強基礎。通過打造以骨干水源工程為點,鞏固提升連片供水工程為網的“點網交織”布局,不留死角從根上解決安順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從而有效提高水質、水量,提升安全保證率。樹立“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水源”的目標,著力實施穩定水源供水保障工程,針對季節性供水不足問題,分片分區集中會戰、因人因戶定向施策,不讓任何貧困戶因缺水而掉隊。品質保障練硬功。通過安裝消毒設施、購買漂白粉藥劑消毒等多種措施提高水源水質合格率。同時,開展人飲安全大檢視行動,不定期對農村飲水安全進行抽查,對水質監測情況進行實時動態監管,堅持邊查邊督邊改,提升水質保障,讓全區農村群眾喝上“穩定水、干凈水、放心水”。
產業化配套,引進“源頭活水”。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加快補齊水利短板,破解農業產業“有水難存”“無水可蓄”的現實困境。遠近結合,保量供水。充分考慮蔬菜基地的水資源現狀,因地制宜、合理選點,確保有充足的水量保障種植。立足現有骨干水源工程,對條件允許的采取長距離輸水供應,難以覆蓋的地方就近尋找水源點,結合500畝以上壩區開展小型水源工程建設,強化河段水源整治保護耕地,通過整治山塘、整治攔河堰、新建提水泵站等為灌區提供水源保證,切實解決旱季缺水困境。精準設計,高效灌溉。通過改善灌溉條件,建設外接水源與田間渠道的交替組合,實施高效節水型灌溉。在內河流域開展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圍繞項目區種植水稻、油菜、蔬菜、經果林等不同的用水情況,新建提水泵站、水池、管道(網)、渠道等工程進行耕地灌溉,破解扶貧產業的用水瓶頸,提高了農品質量和經濟產值。同時,適度配套田間高位水池,改造排澇渠保護耕地,有效改善了干旱時節農田缺水的問題。協調推進,有序建設。用好用實中央財政農田水利建設發展資金,綜合農業用水定額、灌溉面積、水文數據、渠道水利用系數、種植結構等因素,將高效節水灌溉設施配備細化分解、落實到位,并結合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同步建立運行管護措施,為農業產業扶貧提供精準水利保障。同時,緊抓項目任務進度,倒排工期、簡化程序,整合資源解決土地征占、工程審批、材料運輸等問題,按時保質完成產業配套。
區域化治理,守住“青山綠水”。通過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生態清潔,建立一個完備、規范的水利設施體系,實現水利工程建設的穩步快速發展。健全水土保持機制。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針對“降雨多、蓄水難”的喀斯特地貌分布狀況,采取種植經果林、封禁綠化、硬化水渠等方式促進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有效發揮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實施林草植被修復、畜牧業保護、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提高項目區林草覆蓋率,增大土地蓄水保土能力,石漠化的演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改善水生態水環境。強化小流域水土綜合治理,實行“河長制”管理辦法,規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調整河流源頭、庫區上游地區種植結構,構建水土保持可持續發展機制。同時,啟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穩步推進污水治理項目,針對貫城河、邢江河、千峰河等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力提效。營造良好保護氛圍。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的輿論宣傳力度,提升全區干部群眾對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知曉率,進一步增強社會重視程度,做好水環境建設重要性的宣傳,形成“雙管齊下”的養護意識。
自主化管理,做好“以水養水”。持續完善全區鄉鎮集中連片供水工程,樹立起“建、管、養、用”為一體的水資源運行管理機制。明晰水權,完善定額用水。鞏固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頒發農田水利設施產權證書,將使用權、管理權移交給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受益農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管護責任與用水控制管理的權力下移。綜合農業用水定額、灌溉面積、渠道水利用系數、種植結構等因素,確定鄉鎮灌溉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通過將指標細化分解到村集體、合作社、承包企業等用水主體,頒發用水權證,實行“定額用水”總量控制。合理定價,落實節水獎勵。建立“能反映成本、能利于節水、能保障農田、能引進投融資”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配套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實行定額管理,促進農業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化轉變。結合水價調價幅度,健全可持續的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機制,重點補貼種糧農民定額內用水,在確保補貼效果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由用水合作組織針對自身確定補貼辦法。水務一體,健全基層服務。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以來,區域內水工程管理制度和人員全部覆蓋,在縣區完成了水務一體化管理。通過在鄉鎮設立片區水務站、成立水務管理公司,形成了局管站、站管公司,用水合作組織與村組水務員共同服務的網絡體系。同時,將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參與基層水利服務、管護巡邏等就業崗位,帶領群眾決戰脫貧攻堅。
(安順市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組 張克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