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藍天的海淀北部水環境。 區水務局/
記者從區水務局獲悉,今年以來,海淀區以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目標深化落實《海淀區水污染防治2021年行動計劃》聚焦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工作,統籌推進、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努力打造水清岸綠、親水宜居秀美海淀。
一季度,市級考核的5個斷面水質結果均達到考核標準,其中,長河白石橋水質為Ⅰ類。清河上段清河閘、土城溝花園路、京密引水渠青龍橋水質為Ⅱ類。南沙河水質為Ⅳ類。團城湖調節池、水源三廠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
新增再生水取水點涵養地下水源
海淀區水務局按照“兩新兩高”戰略部署,依托“水清岸綠”行動計劃,將再生水定位為資源范疇,制定了“政府統籌、市場調配”的再生水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再生水優勢,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緩解北京市缺水狀況。
為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替換地下水用量,海淀區水務局結合既有再生水廠及管網設施,通過改造、新建取水設施為周邊園林綠化灌溉、道路澆灑、小區綠化灌溉提供再生水源。
海淀北部地區再生水加水點(試點)建設項目主要包括新增及改造取水點,分水口建設等。永豐再生水廠新增智能取水機及改造原有水鶴取水,原有水鶴為手動開關、水鶴為DN200管徑,管徑較大,水量較大,容易造成溢流。蓄水池較小、供水不足,項目在原有水鶴西側新增一座取水機,以供灑水車加水使用,并將手動水鶴改為自動控制,2座取水設施均設置電磁流量計和數據采集遠傳系統。永豐再生水廠取水設施主要供給永豐地區道路掃灑及綠化用水,每天取水約20車,灑水車在兩側取水機取水使用,可減少綠化時對地下水的使用,從而節約水資源。
同時改造的還有溫泉再生水廠、翠湖北路、溫陽路、向山路、青棠灣等5處區域。溫泉再生水廠改造水鶴主要供給溫泉興業使用,可供每天至少25輛車取水。翠湖北路取水點主要供給蘇家坨鎮保潔使用,每天取水量約30車。溫陽路取水設施主要供給溫泉興業取水使用,每天約30車,可供給道路掃灑及綠化使用。向山路新增取水點主要供給溫泉興業使用,其他取水車也使用此處取水點。
據悉,此前青棠灣小區內的綠化使用的是地下水,現用中水置換地下水,將中水管道鋪設至現有蓄水池內,可減少地下水的使用。青棠灣新增取水點供給西北旺鎮保潔使用,保潔公司共有約25輛車,每天每輛車取水一次,內部新增分水口供給小區綠化使用。
再生水取水點的增加減少了自來水的使用,節省水費同時,對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引導全社會科學用水,減少自來水消耗,降低地上水開采量具有積極意義。
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理念
近年來,海淀區水務局在治水、管水、護水方面頗具成效,構建了海淀親水宜居的水生態格局。海淀區水務局不斷加大治污截污力度,嚴格落實水清岸綠計劃,持續提升海淀水環境質量,打造藍綠交融的生態綠網和濱水空間,進一步提升周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海淀區“水清岸綠”行動計劃以水生態治理為主線,到2025年,海淀將組建渠渠相連的水網循環系統。通過玉泉山地區、圓明園地區、翠湖、稻香湖水網循環等項目,建成6個水網循環體系,實現渠渠相連,河河互通。
為扎實推進水務工程項目進展,近日,海淀區水務局副局長宋強帶隊赴金河、北長河、玉泉山南支溝及南長河首體段景觀提升項目施工現場,調研在建水務工程項目,實地查看工程進度。海淀區水務局將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夯實責任分工,合理劃分工程量和時間節點,采取多點推進的方式,加快推進工程進度。
污染源普查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之一。根據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安排,海淀區水務局多措并舉,清查集中式污水處理單位和入河排污口,摸清集中式污水處理單位和入河排污口的基本信息。海淀區水務局通過建立健全重點污染源檔案、污染源信息數據庫和環境統計平臺,為加強污染源監管、改善環境質量、防控環境風險、服務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提供了依據。我區歷時三年圓滿完成了海淀區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
宋強表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海淀區水務局一定會履職盡責、不辱使命,在改善水環境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水生態修復和保護,注重“人水和諧”,打造親水宜居、水城協調的水生態格局,進一步發揮好海淀地理位置和科技創新的優勢,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治理理念,切實做好水環境提升各項工作,推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營造一碧萬頃的海淀水生態。
作者:李洪亞
編輯:張文舉 孫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