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發改價格〔2021〕689號)(以下簡稱“〔2021〕689號文”),引起廣泛熱議,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新一輪價格改革的東風已來。為了便于讀者迅速抓住重點,系統了解水資源價格改革的推進情況和未來趨勢,筆者特別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對文件進行系統解讀。本文為第一篇,簡要談談689號文有哪些重點新提法值得關注。
① “創新完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形成機制”
當城市就近的水源不能滿足城市發展的總用水量需求時,遠距離調水甚至跨流域調水的出現帶來的成本增加,就逐漸演變形成“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據《2019年全國75個城市(地區)水價專題報告》,水利工程供水價格作為城市水價“大四元”結構之一,在水價體系前端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為水利工程供水價格主要由發改部門和水利部門管理,而城鎮供水價格和污水處理費主要由發改部門、住建部門或水務部門負責,因此兩套價格體系幾乎一直是相對獨立運轉的系統。此次頂層設計,將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機制納入水資源價格改革當中,展現了價格管理的系統性思維,從宏觀層面更有利于促進水資源科學高效配置。此外,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也強調,“在全面加強節水、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的前提下,統籌加強需求和供給管理。”價格正是對需求和供給管理最有效的調節方式之一。
現在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的政策依據主要是2004年國家發改委和水利部發布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和2006年發布的《水利工程供水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與城鎮供水價格機制相比,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的制定原則更加明確地體現了“優質優價”,以及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適時調整。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管理辦法和成本監審辦法的一些科目和標準已不能及時反映行業的現狀水平,需要不斷修訂完善,補充新的考慮因素和維度。
另外,〔2021〕689號文也著重強調了建立健全與投融資體制相適應的水利工程水價形成機制,這也與深化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擴大市場化融資規模的方向相呼應。更多關于這一話題的論述將在后續系列解讀中展開。
E20供水研究中心預判,隨著“十四五”期間諸多重點引水工程建設的推進(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引江濟淮、滇中引水、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等)以及對水安全保障的重視進一步加強,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機制將不斷發展、健全,逐漸趨于成熟、完善,有望成為未來五年各受水地區水價改革工作的焦點和熱點。
②“鼓勵探索建立城鎮供水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
價格聯動機制指下游產品價格因受上游產品價格變動的影響而漲跌趨向一致的價格調整制度。具體到城鎮供水價格體系里來說,終端供水價格(下游價格)受原水費、水資源費、電費、稅費等一些剛性成本和購入成本的影響,“同時間”、“同方向”地對終端價格進行調整,不用舉行價格聽證會,有助于及時疏導價格矛盾,反映上下游價格關系。值得注意的是,價格聯動機制并不能隨意延展邊界,例如有些影響因子表征的是企業經營管理成本的變化,那么就不適用價格聯動機制,仍需進行成本監審并舉行聽證會。目前在廣東省的一些地市建立了較好的供水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如深圳、東莞、佛山等地。
當然,如果不能及時捋順上下游價格關系,也會給鏈條上的每個環節帶來較大的困擾,甚至是負面影響。在華北某城市,供水環節被切割得比較多,因前端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一直在倒掛,沒有合理反映到終端價格上,近年來財政補貼難以為繼,加上時間積累使水價問題變得更加繁雜。
③“結合計劃用水與定額用水管理方式,有序推進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
當前,我國對非居民用水戶的水費計算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無分級計費。無論非居民用水戶的用水量是多少,水費均按單價和用水總量的乘積計算。二是超計劃加價收費。即按照非居民用水戶以往的生產情況預先核算出一個用水周期內的計劃用水量,周期末將非居民用戶的實際用水量與計劃量作對比,超過計劃量的部分執行更高的水價。三是超定額累進加價收費。超定額累進加價收費制度以定額管理為核心,按照行業細分用水定額標準實施。
雖然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在管理的精細度上相較于前兩種方式有明顯的提升,但當前在各地推進和落地的情況并不理想。首要的原因是確立分行業的用水定額標準是項“大工程”、更是“精細活”,需要大量精準的用水數據作為基礎條件。通常對于用水定額的核定方法有定額法和統計法,前者通過單位標準定額和非居民用水戶被考核的指標數量(如產量、車間數量、床位數、開工天數等)的乘積進行核定,適用于已有用水定額標準的行業、用水結構相對穩定、具備考核條件的用水戶;倘若不具備這些條件,則以用戶前三年的平均用水量作為定額的劃分依據,也就是統計法。即便如此,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果新建的工廠既沒有過往用水量信息,又不具備定額考核條件,應如何確定定額?
因此,在當前的實現條件下,〔2021〕689號文的用詞也較之前的文件變得更加緩和,需要結合計劃用水與定額用水管理方式,評估兩者之間的異同和差距,通過開展試點、篩選優先行業等方式,逐步推進超定額累進加價管理制度的實操落地。這也將成為“十四五”期間深化城鎮供水價格改革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