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水龍頭,自來水嘩嘩流,現在我們村也能和城里人一樣,每天都能喝上干凈的自來水了。”日前,在福鼎市點頭鎮大坪村,村黨支部書記翁勁竹介紹,以前村里的生產生活用水都是村民自建管道引來的山澗水,要是遇到暴雨天氣,山澗水就成了“黃河水”,連洗衣服都沒法用,村民只能挑井水喝,一到旱季喝水就成了難題。
為讓村民喝上“放心水”,福鼎市以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作為破題的切入口,通過加壓泵站、高位水箱相結合方式,將大坪村納入馬冠水廠供水范圍。去年7月,大坪村村民如愿喝上了幾公里外馬冠水廠的自來水。
從“用水不便”到“用水方便”,從“有水喝”到“喝好水”,大坪村村民生產生活用水的變化,只是福鼎市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發展的一個縮影。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近年來,福鼎市堅持“城鄉一體、統籌規劃、國有控股、集約經營”思路,以被列入全省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首批試點縣為契機,整合全市水務資源,與省水投集團合作組建福鼎水務公司,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進程,逐步建立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飲水安全保障體系。據統計,全市集中供水工程人口覆蓋率達93.3%,2305戶7405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實現城鄉供水跨越式發展。
長期以來,農村供水不如城鎮,既有基礎設施問題,也有體制機制原因。福鼎市立足城鄉融合發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一地一水”模式,編制城鄉供水一體化規劃,構建“四庫兩線、環網互補”格局,將供水范圍由城市向農村拓展延伸,形成供水水源和環狀管網相對集中的供水系統,實現大水源大水網連通、大水廠大管網為主的供水目標。
同時,福鼎市大膽創新,推出省市合作模式,推動福鼎城鄉水務事業發展進入“快車道”。2015年11月,省水投集團、省供水公司和福鼎市水投公司三方組建了福鼎水務公司,整合使用全市水務資源、資產、資本要素,發揮省水投、省供水優勢,破解安全飲水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專業化管理等難題,全面推進全域供水一體化、供水產業一體化、建設管理一體化。
“省市合作后,投融資難題得到有效解決。過去,磨石山水廠原設計規模日供水只有9千噸,采用傳統凈水工藝,供水保證率低,嚴重影響龍安開發區群眾生產生活。水務公司接管后,引進模塊化凈水設備,將供水規模提升至日供水2萬噸,有效解決了龍安缺水問題。”福鼎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
三分建,七分管。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涉及千家萬戶,點多面廣,如何解決這些供水設施的管護問題? (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福鼎市針對管護模式單一、管護不到位,造成供水保障水平、水質合格率相對較低等問題,強化水源地水質在線監測,建立管網、水廠水質在線監測,完善水廠自動化系統建設,實現由水源地到用戶終端的全程監控。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技術,逐步實現加壓泵站一體化、水廠技改規范化、運營監管數字化,推動水務工作精細化、現代化。
在點頭鎮馬冠水廠,對源水進行沉淀處理時,一改過去只能以人工逐一打開排泥閥的傳統操作方式,實現智能系統控制多個排泥閥同時打開,省時省力又節約成本。
水通則心通,如今,隨著“福鼎模式”的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大力推進,這股“幸福水”已源源不斷地流向農戶家,幸福生活也順著這股“甘泉”流入了村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