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國》以單元劇的方式,全方位展現出不同年代,不同階級身份,不同人們對于“理想”的認知,用真實的事件、感人的故事去激勵著一代人不斷努力奮進的決心。
整體故事有兩條線索進行,一條是以鄧倫扮演的吳祖太歷經萬難開山挖水渠,另一條輔助線則是由張晶晶扮演水兒,吃水難用水更難的角度進行。
整體故事有兩條線索進行,一條是以鄧倫扮演的吳祖太歷經萬難開山挖水渠,另一條輔助線則是由張晶晶扮演水兒,吃水難用水更難的角度進行。
在水兒這個故事里,其實暗示了修天河有多么重要,故事中的水兒歷經千辛萬苦挑了兩桶水回家,沒想到眼看到了家門口,腳被絆倒,兩桶水也灑了一地。
家里的孩子正在等待吃水,眼前這兩桶水就是用來救命的,無論是水兒還是其母親,都用嘴用吸灑在地上的水,這樣的演員也是真敢拼。
由此可見,這水到底有何珍貴。
水兒這個人物在哭的時候也暴露出一個細節,剛開始她大哭眼睛中留下了一滴淚,隨后她繼續哭卻沒有了眼淚,更是證明這里的人身體非常缺水,眼淚都哭不出來了。
水兒也因為這件事自責不已,最后結局也非常悲慘
這條故事還有一個畫外音:這里的人非常缺水,他們一輩子也只洗三次臉,一次是出生,一次是結婚,最后一次是入土。
而這里的洗三次臉正好和鄧倫扮演的吳祖太主線故事有很大關系。
鄧倫這“三碗水”的演技,我算是看明白了
缺水的當地人一輩子只洗三次臉,而鄧倫在劇中也不過喝了“三碗水”
第一碗水
故事的開始,吳祖太在山上測量,下山的時候正好遇見在挑水回來的水兒,此時水兒給吳祖太遞了一碗水,但是被吳祖太婉拒了。
這碗水已經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了,而它更具有延續生命之意。
第二碗水
改變方式開鑿“天河”,吳祖太也工作在一線,此時村長端來了一碗水給他,他也不過是小抿了一口,又遞給了別人。
隨后更是傳來的不幸的消息,吳祖太的妻子在來看他的路上,不幸出了車禍,人也沒了。
本來喝完這碗水,吳祖太就快要見到妻子了,可卻發生了如此不幸的事情。
吳祖太的哭也似乎和水兒一樣“欲哭無淚”。
這個時候,一個男人面臨著非常艱難的選擇,可是吳祖太還是歷經了痛苦重新站了起來,繼續挖天河。
第三碗水
這一碗水其實并沒有在影片中所展現,但是足以想象得到
吳祖太在隧洞查看險情的時候不幸犧牲
就如這里的村民一樣,一生唯有入土的時候能夠再次用水洗臉,最后的一碗水就是來送別吳祖太的。
村民洗臉的三次用水與吳祖太在劇中呈現出的“三碗水”無縫貼合。
鄧倫所有的演技也幾乎貢獻在了這“三碗水”之中,從開始決心要開鑿天河,到妻子來看自己的路上離去,再到自己不幸犧牲,這三碗水著實“觸物傷情”。
粗糙的手和布滿灰塵的指甲,干裂爆皮的嘴唇,臉上被風沙侵蝕的痕跡,像雞窩一樣的發型,也是鄧倫對塑造吳祖太這樣人物的尊重。
當聽到故事最后“紅旗渠”潺潺的流水聲,突然感覺像吳祖太這樣的人真的很偉大,他們建立一個偉大的工程,而這個工程至今更是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更是拯救了無數個家庭。
用在鄧倫身上極致細節,才是故事的“共情”之處
其實沒有想到,導演竟然敢在故事中用“三碗水”的暗喻來讓鄧倫演繹吳祖太這么一個人物,這一個細節是影視藝術的升華,更是反應了當地人缺水的現狀和挖天河這些人的偉大。
真心感謝那些辛苦付出的前輩先驅,我們今天的生活就是他們的理想,為所有演員點贊,為曾經的那些英雄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