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記者從2021智慧農業產學研生態峰會上了解到,華中農業大學探索成立了智慧農業和宏觀農業研究院,其智慧農業專業于2020年正式獲批本科生新專業,是全國第一個設立智慧農業專業的學校。智慧農業教學科研的“首義之區”、科教“高地”,首次探索成立了智慧農業和宏觀農業研究院,目前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介紹,智慧農業專業是在傳統農科專業基礎上,實現深度學科交叉。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現代農業管理來改造傳統農學專業,其也將帶動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生物信息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的協同發展。據了解,智慧農業專業致力培養勝任現代農業及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產業規劃、經營管理、技術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創新型復合人才,學生需要具備較高的數理基礎、文學素養以及英語功底。每一位學生在大一下學期,可以在全校所有學院所有專業選擇感興趣的導師。所選擇的跨學院導師會一對一對其學業、將來的職業規劃以及生活進行精心指導,真正做到跨學院跨專業的學科交叉。一望無際的農田里,看不到一個人影,天上偶爾飛過播種、噴藥的無人機,地面上機器人在除草、捉蟲、收獲果實。5月8日,2021智慧農業產學研生態峰會在華中農業大學開幕,來自全國74家高校、科研院所和84家企業的500余位專家和企業家代表,共同研討智慧農業發展,展望智慧農業未來。中科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在專家發言中介紹,發展智慧農業,選好方向很關鍵。陳教授特別提到,之前有企業開發“豬臉識別”系統,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和生豬產業的發展規律不太契合,目前該系統的后續研發幾乎聽不到什么聲音了。陳煥春表示,智慧農業涉及面廣,經濟效益前景可觀,發展智慧農業刻不容緩。陳教授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國內寵物市場的相關產業,95%被國外控制,每年從國內賺走大量的錢;二是湖北一家做酵母的企業,因為掌握了智慧農業其中的一項關鍵技術——酵母的核心技術,現在做到了3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發展智慧農業離不開人才培養。陳煥春建議,我國農科本科招生要實行雙軌制:對于全國高考統一錄取分數線錄取的本科生,要求英語水平高,培養是以學術型為主,主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學術型專家、教授和高水平經營管理者;各農業本科高校自主招生的學生,報教育部備案,主要學習農業基本知識技能,以實踐為主,培養家庭農場主、農業企業家為主的實用型人才,包括農業工匠、農業種植、養殖、食品加工能手,支撐農業產業發展。據悉,本次峰會將持續兩天,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黃季焜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李天來,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等出席會議并作報告。峰會還將舉行新農科人才培養與教材建設研討、智慧農業創業大賽總決賽、智慧農業創新示范展田觀摩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