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繞城美壽鄉 涓涓清流潤民心
蕉嶺縣實現自然村集中供水100%全覆蓋,全縣23萬人口受益
每天早晨起床后,蕉嶺縣三圳鎮半山涂村民曾冬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燒水泡茶。“多虧了村村通供水、全域自然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解決了飲水難、用水難的問題。”擰開水龍頭,望著嘩嘩流的干凈水,曾冬珍滿臉笑意。
如今,放眼蕉嶺,從縣城到邊遠農村,從時常沒水到隨時用水,從“黃泥水”到“優質水”,小小一滴水,正悄然改善著百姓的生產生活,猶如涓涓清流滋潤著百姓心田。

蕉嶺明確了以縣城供水管網延伸和規模化供水為主,鎮級水廠及小型集中式供水為輔,分散式供水為補充的供水體系。圖為三圳
數據彰顯民生擔當:蕉嶺縣建成了總規模為日供水8.5萬立方米的全縣供水工程,建成縣級自來水廠1座,鎮級自來水供應所5座,日供水工程覆蓋8個鎮97個行政村453個自然村,受益總人口達23萬人,行政村、自然村、省貧困村集中供水覆蓋率均達100%。
滴水之力,傾注民生。近年來,蕉嶺縣將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作為縣政府的民生實事來抓,加快推進村村通供水工程、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覆蓋,改變了農村群眾世代飲用山水、井水不衛生、無保障的局面,基本實現了農村供水規?;ㄔO、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作、一體化管理、智慧化服務的目標。
從“沒水用”到“隨時用”
農村供水格局基本形成
“水龍頭一擰開,水就嘩嘩地流,方便又安全,真幸福!”蕉嶺縣龍安村村民葉宇慧正在準備午飯,談起自來水,她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筆者在該村走訪看到,條條嶄新的水管在村中縱橫延伸。

蕉嶺縣龍安村村民葉宇慧正在準備午飯,她談起自來水,無不露出幸福的笑容。汪敬淼 攝
以往,村民喝水用水要看天、靠挑,“之前遇到用水高峰期,總會出現水壓不夠、水量小等問題。”葉宇慧說,未通自來水前,停水是家常便飯,但如今,當地“用水難”已成歷史。
相距不遠的三圳鎮半山涂村民曾冬珍的生活,也因為自來水的暢通使用,幸福感大大提升。
“政府幫忙鋪好了自來水管網,免費安裝了自來水入戶,家里用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曾冬珍告訴筆者,告別“飲水難”、喝上“安全水”,在三圳鎮半山涂供水項目建設之前,這是她不敢想的事情。
2019年,三圳鎮半山涂供水項目納入了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項目,水源由白田坑山塘引水,設計供水規模為日產52.6立方米,新建1臺凈水設備、1座50立方米清水池、輸供水管網等,建成后由村級自行管理,現水價0.5元/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為380人。
蕉嶺縣地處山區,地形多為丘陵,難以進行大范圍集中供水。過去,受資金不足和群眾意愿影響,農村自來水遲遲未能全面覆蓋,供水保證率較低,遭遇連續干旱天氣時容易出現村民飲水困難問題。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飲用水直接關系到群眾的生活質量和飲水安全,一直以來,蕉嶺縣將村村通供水工程、農村集中供水工程規劃建設工作作為重點民生實事和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來抓。
蕉嶺縣水務局局長徐偉彬介紹,一方面通過科學測算,打破鎮與鎮、村與村的地域界限,加大水資源統籌力度,擇優選取水量充足、水質良好的水源作為取水點;另一方面通過大力推動供水管網互聯互通,打通供水管網“最后一米”,堅決杜絕供水水源不足、水質不達標、管網“毛細血管”不通等問題。

目前,蕉嶺縣建成了總規模為日供水3.5萬立方米的農村供水工程,建成一座日供水5萬立方米的縣級自來水廠,5座鎮級自來水供應所,67座行政村級自來水供應站。圖為縣級自來水廠。王祥洪 攝
按照以城鎮供水帶動鄉村供水的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思路,蕉嶺明確了以縣城供水管網延伸和規?;┧疄橹?,鎮級水廠及小型集中式供水為輔,分散式供水為補充的供水體系。
目前,蕉嶺縣建成了總規模為日供水3.5萬立方米的農村供水工程,建成1座日供水5萬立方米的縣級自來水廠、5座鎮級自來水供應所、67座行政村級自來水供應站。
“日供水工程覆蓋8個鎮97個行政村453個自然村,受益總人口達23萬人。截至目前,行政村通自來水覆蓋率、自然村集中供水覆蓋率、全縣19個省貧困村集中供水覆蓋率都達100%。”徐偉彬說,以大帶小、以城帶鄉的農村供水格局基本形成。
與此同時,在立足完成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基礎上,蕉嶺縣按照以大水廠帶動小水廠、以城鎮供水帶動鄉村供水的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思路,全面啟動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設任務,分兩年完成總投資5536萬元的項目建設任務。
據悉,蕉嶺力爭到2022年底,全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城鄉供水一體化和規?;丝谶_85%,農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率達98%,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達95%。
從“黃泥水”到“優質水”
實現“互聯網+人飲”模式
“自來水不僅口感好,而且燒出來的開水茶垢也少。”筆者走訪蕉嶺鄉村的過程中,不少村民高興地表示,他們的日子越來越“甜”了。
水流潺潺,幸福不斷。從“有水喝”到“喝好水”,蕉嶺縣將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作為全縣的民生實事來抓,使農村群眾逐步實現從“喝上水”到“喝方便水”、再到“喝放心水”的轉變,破解了長期以來村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滋潤了村民的心田,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注入源源動力。
蕉嶺縣積極創新信息化管理,加快農村飲水工程信息化平臺建設,建成后將全面提升水務信息化監督管理水平,實現工程管理信息數據動態傳送,促進水務資源信息共享,增加公眾服務透明度,增強飲水安全保障能力,全區域實現“互聯網+人飲”供水管理服務模式,從水源到用戶全覆蓋,為受益群眾改善生活生產環境創造有利條件。

三圳鎮供水服務所技術人員正在對水質進行檢測。汪敬淼 攝
“視頻中的是我們龍潭水庫和黃竹坪水庫,是蕉嶺縣重要的水源地。當前的數據就是從這兩個水源地實時傳輸過來的。”在蕉嶺縣生態環境局水質監測辦公室里,技術人員指著匯總表介紹說。
不出門便可實時獲得水源地水質的監測數據,是蕉嶺縣聚焦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飲用水源安全問題的生動實踐。
據介紹,蕉嶺縣高度重視農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和城鄉供水一體化打造,在三圳鎮、蕉華園區率先實施供水信息化建設,全面保證了供水工作的科學性。“信息化建設能讓信息收集更高效,我們通過智能硬件、遠傳水表、水質監測器、流量監測器等設備的信息采集,實現了在系統平臺上對水表用量、水壓、水質渾濁度、酸堿度、余氯濃度、信號強度和管道流量等具體情況進行監管。”三圳鎮供水服務所技術人員鄧崇建介紹,供水信息化建設還有多個優勢。

設計供水規模為日產52.6m3三圳鎮半山涂供水項目,可直接惠及當地380多位群眾。汪敬淼 攝
例如,數據更新更及時,通過設備可以直觀看到每個村和每個用戶精確情況,同時對用水量、水質超標、水壓過低等異常自動告警,及時解決。數據同步于手機APP,用戶可以自助手機繳費查詢,管理人員可以手機定位故障設備。
同時對用戶的管理會更精細,通過數據自動分析,形成對農民用戶和服務人員的信息化管理,既提高水費收繳率又降低成本,還能有助于促進節能降耗、優化水利資源、提高管理水平,增強用戶對服務的良好感受,以科技帶來的便民惠農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當前,蕉嶺縣水務部門正不斷強化日常監管工作,與財政、衛健、生態環境、物價、審計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和溝通,做到一手抓好工程建設、一手監督落實各項制度,保障農村供水各項工作高效運作,而供水管理單位則以保障供水為出發點,確保農村居民可持續地獲得安全飲用水,完成“互聯網+人飲”的農村供水管理模式,不斷提升供水服務水平。下一步,蕉嶺縣將逐步推進供水信息化建設,計劃至2025年實現全縣供水信息化管理目標。
從“水源頭”到“水龍頭”
創立長效安全管護機制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蕉嶺縣深刻意識到,治水興水、管水護水,缺一不可。做好“水”工作,制度建設和管理實施極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全縣供水工程建好、管好、用好。
在管理模式上,蕉嶺堅持一體化管理,創立長效安全管護機制,當地因地制宜,全縣農村供水工程由蕉嶺縣供水服務中心統一管理。根據工程的規模不同,采取多種管理模式,成立相應機構(供水服務站、點等)進行管理,相繼出臺《蕉嶺縣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蕉嶺縣農村飲水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蕉嶺縣農村飲水工程維修基金管理使用辦法(試行)》等管理文件。

蕉嶺縣積極創新信息化管理,加快農村飲水工程信息化平臺建設,建成后將全面提升水務信息化監督管理水平。汪敬淼 攝
目前,全縣已實施完成蕉城鎮、長潭鎮、三圳鎮(蕉華)的城鄉供水一體化交接管理工作,逐步健全和完善鎮村供水的規范化運營管理。蕉嶺縣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預計到2021年底,將全面完成全縣其余鄉鎮的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的交接、管理、運營工作。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蕉嶺縣創立長效安全管護機制的重要體現。每周巡河,對三圳鎮九嶺村黨總支部書記徐建文來說,早已成為習慣。作為村級河長,流經九嶺村的河道,只有看過了,他心里才能踏實。
“河長,就是一條河的家長。”談起河長制,徐建文頗有感觸,“河長制是治水興水的重要舉措,村里的河道干凈了,村民意識提高了,現在村里發展鄉村旅游,可謂紅紅火火。”
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蕉嶺縣重在建立水清岸綠的長效機制,讓河流有人管、管得好,從“河長制”走向“河長治”。
在藍坊鎮污水廠,運營維護人員湯亞尼正在一體化電控柜前仔細查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情況。“設備出現異常時,污水處理裝置控制系統會提示報警信息,我們就立即處理。”湯亞尼說,目前縣里正在建設中央控制室,建成后將通過監控信號實時反饋、遠程控制等方式實現無人值守。
“現在污水廠采用一體化處理設施,將預處理、生化處理、二沉及污泥處理等工藝環節濃縮于綠色罐體內,具有處理效果較穩定、設備結構緊湊、建設時間短、建設成本較低等優勢。”湯亞尼表示,污水廠已鋪設覆蓋鎮區的污水收集管網約6.5公里,同時配備了污水檢查井183座,一體化處理設備2臺,日處理污水量最高可達400噸,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量標準》一級A標。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為了讓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告別肩挑手提、挑水生活的日子,足不出戶就能用上自來水、喝上放心水,蕉嶺縣統籌城鄉供水,實現供水全面覆蓋,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符合農村供水工程特點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基本實現了農村供水規?;ㄔO、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作、一體化管理、智慧化服務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