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走進定海區水利局信息中心,登錄定海區城鄉供水數字化管理系統,定海全域供水衛星云圖便展現在眼前:主要水源地用文字標記,尋找十分便捷;紅色、黃色水滴形狀標記,代表著全區各大小水廠(水站)。隨意點開其中一個標記,彈窗跳出該水廠(水站)圖片和基本信息外,在屏幕的右方,該水廠(水站)供水情況,飲用水pH值、渾濁度、余氯等水質情況、水源地相關數據等信息一覽無余。
實現城鄉供水全覆蓋,提前完成漁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行動……定海區于去年實現全域清潔供水后,將長期保障城鄉居民高質量飲水作為核心目標,持續推進完善城鄉供水主管、運管、用戶三位一體的城鄉供水數字化管理系統,通過數字技術應用,強化城鄉供水行業“監管+服務”,科技“加碼”全域用水安全。
“目前定海規模化的水廠基本上安裝實時監測。當水質信息發生超標準或者達不到標準的時候,定海區城鄉供水數字化管理系統對應數據就會顯示為紅色,這樣我們可以第一時間聯系到水廠的管理人員進行處理,保證實時供水的正常運行。”區水利局水資源管理科副科長陶適說,水廠當地的巡查人員一天還會進行三次巡查,一旦發現問題反饋給他們,他們能及時進行處理。
去年9月,定海區接入浙江省城鄉供水數字化管理系統,在實現城鄉全域清潔供水數字化管理。隨著系統和接入信息的不斷完善,如今,即使工作人員不在電腦前,打開手機上“浙政釘”應用軟件,同樣也能登錄城鄉供水數字化管理系統,查看城鄉供水相關信息,一旦發生水質異常,就能收到手機短信和“浙政釘”推送的信息。“以前,水質監測主要采用現場人工采樣和機械儀表分析的方法,往往是一個月監測一次,數據結果也比較滯后。”陶適說,如今每日的數據每兩小時上傳一次,數據的及時性有了極大的提高,隨之提高的還有管理效率。
“下一步還將提高全區多個單村水廠(水站)水量、水質等接入數據的準確度和精準度,助力推進政府數字化改革工作。”據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位于定海的4座規模化水廠、8座單村水廠(水站)和24座飲用水水源地已納入該系統內的監控平臺,工作人員可全流程在線監管城鄉供水水源、制水、供水情況,優先確保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實時監控、監測、預警,保障供水源頭水質。
同時,74座水庫、101個水文站點也已接入了區水利局信息中心大屏終端,通過視頻監控、水質水量數據監測等方式,將全區城鄉供水水源、供水工程等基礎信息和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匯聚,實現城鄉清潔供水工程信息的共享共通,保障了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