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水務行業滲透與發展,智慧水務應運而生。智慧水務是一種更為精細化、動態化、智能化的水務管理模式,對加強資源整合與共享、實現節能減排、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意義重大。
一、水務信息化發展的瓶頸
業務協同能力欠缺
目前,水務信息化建設缺乏整體的統籌規劃,大多數地區、單位根據自身業務需要,獨立開展業務,自行決定信息化系統建設,這導致各供水企業已建設的信息化系統之間相互獨立、流程各異,且業務深度與廣度拓展不足,因此,業務協同能力仍有待提升。
“數據孤島”現象嚴重
大多數水務企業都建設了很多水務信息化系統,但這些系統大多由多個廠家在不同時間、針對不同的業務問題所建設。水務信息化系統建設雖然積累了大量數據,但很多數據是孤立的,數據處理和利用通常局限于本部門、共享不足,也無法深入地挖掘、分析與應用數據,“數據孤島”現象嚴重。
管理決策支撐力度不足
水務信息化系統建設重業務管理,對數據的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相對較少。水務企業累計的海量數據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企業決策仍有相當一部分依靠人工經驗,數據對于智慧化決策的支撐力度有待加強。
二、智慧水務的作用
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通過智慧水務建設遠程在線監控各站點及設備的實時運行數據,可根據設備運行情況進行集中控制,實現無人值守,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有效降低運行維護成本。同時,可通過全網壓力分析,找出管網中易出故障的壓力點,降低爆管頻率、優化供水調度;通過降低出廠水壓,顯著減少供水能耗,從而降低企業整體的運營成本。
降低事故風險與隱患
基于物聯網技術,可以匯總多類型設備和業務數據,通過一個平臺進行展示與監控,對異常情況進行實時預警、快速響應,智能調控設備的運行狀態。當異常事件發生時,能夠第一時間進行干預和處置,提高水務企業的應急響應能力,確保安全、持續地供水。
建立協同運營管理模式
采用統一的業務框架設計,通過標準化接口,可集成并整合水務企業內部多部門建設的信息化系統,打通各環節的業務流程,實現各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和業務聯動,構建一體化協同運營管理模式,降低整體工作協調成本,提升水務企業的綜合管理效率。
實現智慧決策
水務大數據中心可全面整合、集成水務企業的信息資源,打通各平臺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多平臺數據互聯互通,消除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基于水力模型、爆管分析模型、壓力分析模型、水量趨勢模型、大數據分析模型等,對水務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與分析,實現知識重構,發揮數據的智慧決策能力,為企業業務管理提供快速、有效的決策支撐。
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為水務企業帶來了新的變革機遇。在科技的發展帶動下,整合全業務鏈數據,促進各類水務業務信息交換、共享與高效利用,為智慧決策奠定基礎,是水務智慧化建設的應有意義。未來,智慧水務建設必將在深度和廣度上持續深化,全面提升供水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從而反哺智慧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