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省宜興市10個已建的污水處理廠和2個規劃建設中的污水處理廠整體“打包”出讓經營權,吸引了國內三家大型水務集團前來“競爭”,經營權最終落入北京建工集團。令宜興方面釋然的是,一度阻礙當地污水處理廠“一級A”標準升級改造的資金、技術兩大難題,隨著經營權的出讓迎刃而解,年內可望如期實現排放“提標”。
事實上,不少市(縣)區都已在考慮出讓污水處理項目經營權。去年底,省政府要求今年太湖地區所有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從“一級B”強制提升到“一級A”。誰也沒想到,以污染減排為初衷的“提標”,在實施過程中卻打破了無錫水務市場的平靜,多年未有進展的污水處理“特許經營權”轉讓開始有實質性“解凍”。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無錫有60多家城鎮污水處理廠年內必須完成“提標”升級改造。要達到這一標準,不僅需要很強的技術力量,更需要巨額投資。據估算,全市污水處理廠改造總投資需近10億元。
資金問題讓各市(縣)區改造進度參差不齊。上月底市環保局的調查顯示,市區的蘆村、城北、太湖新城等6家污水廠已啟動工程改造,但還有26.3%的污水廠未拿出“提標”改造方案,宜興市因資金問題進度尤其緩慢。就在市環保局的調查結束兩天后,宜興宣布和“北京建工”在污水處理領域握手合作,一舉化解了污水廠無錢改造的尷尬。與此同時,惠山、江陰等地的水務市場也開始頻頻出現“第三方運營”模式。
在五年前的城洽會上,無錫市首次把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作為招商項目推出,當時眾多國際水務巨子競相投標,但最終因為轉讓價格等問題而未談攏,從當時來看,該領域的經營權轉讓還不是十分緊迫。但記者近日從市政部門獲悉,無錫市相關部門目前正與五年前有意投標無錫污水處理項目的法國威立雅集團頻頻接觸,雙方已有意向合資組建水務集團,期望憑借強大的綜合實力在全市范圍迅速推開“并購戰略”,將小規模的污水處理廠逐步納入麾下,實現低成本統一運營管理、統一升級改造。
顯然,“一級A”提標帶來的資金投入和技術要求,開始“逼迫”無錫污水處理企業向集團化、專業化轉型。據悉,無錫市污水處理廠建設起步較早,但運營管理上的弊病也不少,去年就有9家污水廠因超標排放受到高額處罰。隨著政府對污染減排要求的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行業的技術升級、運營管理要求也同步提高,這些都可能引發該領域經營權轉讓和并購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