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內管道塌陷點搶修施工。(福州水務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通訊員 魏默然
這幾天,在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內,一場管道原位修復加快進行。作為大學城片區污水輸送的重要通道,這根地處輸送鏈下游的塌陷舊管即將恢復“健康”,將來自福建工程學院、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的上游污水順暢運輸。福州高新區馬保村內,除去“沉疴”的馬保溪,已是水清岸綠的新景。
這些發生在福州高新區、大學城片區與水有關的變化,都是新近成立的福州高新區水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高新區水務”)的攻堅戰報。記者7日從市水務公司獲悉,以高新區供排水事業為主業,烏龍江過江管道與南嶼鎮戶表改造、新南嶼水廠建設等工作已全面鋪開。明年,聚焦規范化建設、專業化管理目標,高新區供排水還將做好品質與智慧的新課題。
首戰傳捷報 黑臭換新顏
“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漲潮!”“外江水一進來,這河水就動起來了!”在馬保村,臭了多年的馬保溪清了、通了,是村里最近的大事。對高新區水務來說,這條“疑難雜癥”頗多的河道,也是擺在心頭的大事。“這是公司成立后的‘首單’,村民們盼了許多年,必須完成任務!”高新區水務相關負責人說。
馬保溪全長約970米,其中上游段長340米,包括一段140米長的暗涵,下游段長約630米。河道淤積、垃圾遍布、生活污水直排等問題,讓水體常年黑臭。
“精準治污得從源頭治起!”該負責人介紹,圍繞內源與外源治理核心,他們制定了科學完善的“四字”整治方案。
一為“控”,即控源截污。高新區水務組織專業人員,對馬保溪周邊1000米范圍的市政管網進行清疏,并對河道沿線100多戶排水戶開展“拉網式”排查,通過埋管接駁納污,確保污水不入河。
二為“挖”,即清障開蓋。徹底清除障礙物,掀開暗涵,讓被覆蓋多年的馬保溪“重見天日”。
三為“清”,即河道清淤、垃圾清理及抽污清疏,累計抽排污水3.5萬立方米,全線清淤量約4000立方米。
四為“補”,這是讓馬保溪恢復活力的關鍵。“我們采取‘自上而下’的生態補水。”該負責人說,一是向上游“要水”,調整部分河道走向,加強上游山澗水的補水效果,增強水動力;二是與下游“牽手”,引進外江水,實現水多水動。
“四字方針”果然收到奇效,眼下,馬保溪又恢復了10多年前水清岸綠的模樣。
攻堅有章法 “課題”細細排
為盡快讓高新區“水事業”跑出加速度,不少供排水項目都已提前謀劃開展。
供水項目上,為有效解決高新區供水能力不足、漏損嚴重、供水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高新區水務計劃開展過江管道建設、南嶼鎮戶表改造、新南嶼水廠建設等3個項目。
作為重要項目之一,按計劃,明年底前,烏龍江過江管道建設就有望完工,實現飛鳳山水廠與高新區用水的“一線牽”。南嶼鎮一戶一表改造方面,計劃對下轄桐南村、玉田村等23個行政村逐步改造,更換修復老舊供水管,提升供水水質,明年內計劃完成8000戶改造。
“新南嶼水廠規劃建設是這兩年的核心課題。”該負責人說,為解決高新區暫無可與區域建設、人口相互匹配的獨立自來水廠問題,計劃新建一座遠期規模20萬噸/日的自來水廠(新南嶼水廠),目前,各項前期工作陸續展開。
排水項目方面,不少市民關心的排水管網應急保障工作正全面推進。除馬保溪整治、片區雨污分流改造、排水戶排查建檔外,大學城片區的輪船港、溪源江等河道排污口逆向溯源排查也已完成,“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加快編制。
“明年,我們將加強高新區供排水項目規范化建設、專業化管理,提升供排水基礎設施水平,提高供排水管網運行效率,改善排水服務品質。”該負責人介紹,在編制高新區城鄉供水規劃、開展城鄉供水一體化試點、進行排水管網“體檢”與“手術”的同時,高新區供水數字水務建設也將逐步展開,進行數字水務系統、基礎支持系統、網絡通信和應用平臺系統等3個系統建設,為數字化運營打基礎,為幸福用水添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