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肥鄉區圍繞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科學謀劃、精準施策,提出并大力實施“城鄉供水三年面貌提升工程”,以衛生管理、綠化管理、安全管理、外觀容貌、文化形象、人員素質、經濟效益七個方面為抓手,全域統盤、全力攻堅。一場城鄉飲水達標提標行動在全區打響。
鞏固提升,滿足百姓“喝好水”
近年來,該區開展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先后建成9處農村供水站,鋪設供水主管網800余千米,全面實現自來水村村通、戶戶通,并率先在全省實現農村自來水工程全覆蓋,實現了農民飲水“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目標。
但是,經過近10年的運營,城鄉供水出現了管網老化、設施陳舊、檢測技術落后、專業化管護隊伍不健全等諸多問題,飲水安全存在多種隱患。
為讓城鄉群眾喝上方便、優質的達標水,2019年,肥鄉區啟動“城鄉供水三年面貌提升工程”,計劃用三年時間全面提高供水人員素質,規范供水管理,改善供水環境,提升供水質量,讓41.8萬城鄉群眾受益。在上級領導對飲水安全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下,區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葛紅彬帶領水利工程人員走訪調研基層供水站等地,實地查看飲水安全提升情況,提出建議,制訂規劃,全力滿足城鄉群眾對優質放心水的向往和需求。
勠力攻堅,做優做實民生實事
“城鄉供水三年面貌提升工程”實施以來,一座座農村供水站已經實現提標改造,完善了凈化和消毒設施,基本建成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營、專業化管理的城鄉供水體系,建成公司—水站—村水管員運作和供水站—村委會—用水戶管護的供水格局。
兩年來,該區水利局實現制度更完善,設備更先進,管理更規范,服務更到位。制定并完善衛生管理制度,實行分塊管理,細化責任區,責任到人,形成常態化管理機制,形成清潔、優美、有序的供水工作環境。
成立供水工作指揮領導小組,修訂完善并執行《供水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肥鄉區南水北調工程供水運行應急預案》等11項制度方案;定期開展安全培訓,邀請專家對一線生產人員進行消防、安全生產等安全培訓,并對各水廠(站)消防設施、器材進行全面檢查、更換;成立供水維修中心,每月對全區30余萬米供水管網進行3次巡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成立供水調度中心,做好水壓水量調配工作,保障水壓穩,水量足;成立供水客服中心,及時受理群眾咨詢,解決群眾各種用水難題;成立水質檢測中心,每周對10個水廠(站)出廠水、末梢水16項指標進行檢測,并公示結果,每季度安排有資質公司對出廠水42項指標進行采樣檢測并公示,累計完成采集水質樣本5千余個,指標檢測次數達8萬余項次;成立二次供水辦公室,對全區已納入常規管理的20個二次供水單位,監督完成一年2次42項指標的末梢水取樣檢測,并公開公示,二次供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水平,讓用戶獲得更好的用水體驗,大力實施優質、高效、便捷的“一站式”供水服務;升級調度中心智慧水務平臺,推動智慧水務盡快落地;對抄表員進行定期業務培訓,實行每月3次抄表;開通微信、支付寶水費繳納通道,為創收增效提供更便捷的軟硬件環境,水費征收率達100%。
造福百姓,致力同網同質同服務
該區水利局緊緊抓住飲水安全這個“牛鼻子”,明確任務“時間表”,嚴格實施“路線圖”,打出行動“組合拳”,聚焦聚力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三年面貌提升工程”,加快南水北調水源置換項目,并對農村供水管網設施全部實現更新換代,全力實現2021年求突破、再提升目標,真正做到“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目標,真正建成“園林式、規范化、重服務”的城鄉供水系統,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如今,在肥鄉大地上,一座座現代化水站華麗轉身,一條條新式管道快速鋪設,輸水“大動脈”與“毛細血管”縱橫交織。堅強務實的水利人以“費盡千辛萬苦,克服千難萬險,服務千家萬戶”的工作精神和勇氣,實現著農村群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轉變,成功打開群眾喝好水的“幸福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