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都在關注自來水,卻很少去在乎我們用完了的自來水。
我們每天都在用自來水,用完的水排到下水道。非常方便。可是,排到下水道之后,我們污水去哪里了?當然,它們不會就這么消失了。大家都知道污水不是好東西,隨便排放會破壞環境。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污水處理廠,把污水中不好的東西處理掉,然后才能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去。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污水廠,了解一下污水的前世今生。

|為什么需要污水處理廠?
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被污染的雨水,其中生活污水就是我們家里日常生活中使用過的水,比如沖廁、洗手洗菜、洗澡洗腳。這些用完的水會經過樓層里的污水管道,然后去到埋在街道地下的市政污水管道,最后集中到了城市污水處理廠。
隨著我國城市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如果不處理污水,不僅造成環境污染,還會浪費水資源。我們的污水中,不僅有糞便、細菌病毒,而且氮磷濃度高。污水處理能夠有效殺滅水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蟲,因而處理后的污水不會向自然環境傳播細菌和病毒。
并且,污水處理還能有效地降低水中氮磷等化合物的濃度。氮磷能讓水體富集養份,從而破壞水質,導致水質渾濁,含氧量低,這就是為什么污水處理廠的水都很污濁。氮和磷是導致湖泊、水庫、海灣等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水體富營養化能造成水華和赤潮。所以,為了防止污水污染自然水體,脫氮除磷是污水的重要工作。
因此,污水處理廠可以稱之為是城市之腎,我們每日每夜的污水全都匯集于此,最后經過它的處理達標之后,才能排放到河流等自然水體,從而不造成環境污染。

|污水廠是怎樣把污水處理干凈的?
那么,污水處理廠是如何將我們每天用完的污水處理干凈的呢?咱們來看一看污水處理廠的基本工藝圖吧。
第一步,城市的污水經過污水管道收集,集中排到污水處理廠。這個時候,污水處理廠首先會將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或漂浮物用格柵把它們分離開來。格柵能夠截留纖維、毛發、果皮、蔬菜、塑料等。這個很合理是不是?比如,我們洗澡時掉的頭發,首先就被去掉了。
經過格柵之后的污水會去到沉砂池。沉砂池是用來去除水中比較大的顆粒,比如泥沙、煤渣。
第二步,由于第一步將污水中較大的漂浮物和顆粒去掉后,接下來的第二步就是初沉池。初沉池,也就是沉淀池,主要是用來去除懸浮物質,同時也能夠去除部分五日生化需氧量(也即是BOD5)。在沉淀池中,這些懸浮顆粒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夠緩慢沉淀到池底,從而得以去除。因此,在初沉池過程中,池低產生污泥,需要收集進一步處理。
以上的格柵、沉砂池、初沉池,是污水處理廠中比較基本的物理處理工藝。
第三步,這是污水處理廠最重要的一步處理工藝,屬于生物處理工藝,也就是利用污水中本來就存在的微生物,讓它們去“吃掉”水中的氮磷等有機污染物,因為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是可以用這些污染物作為營養物質。是不是很神奇?而我們只需要給這些微生物通空氣,讓它們在水中有氧氣可以呼吸并新陳代謝,從而能夠“生活”,而它們的“生活”就是專吃污水中的污染物。所以,這一步通常是曝氣池,也就是我們需要往水池中鼓風曝氣,讓微生物們有氧氣可以呼吸。
在曝氣池之后,污水處理廠還會再設立一個沉淀池,就是二沉池,主要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這是因為經歷了曝氣池,水中可能會懸浮有曝氣池遺留下來的污泥。二沉池之后,污水中70%到90%的懸浮物能被去除,BOD5總去除率在65%到95%。水的物理化學性質基本能達到污水排放的標準,但是水中的致病菌還沒有被殺滅,所以還需要最后一步。
第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消毒殺滅水中存在的致病菌和微生物,防止它們傳播到自然水體中去。常用的消毒劑有液氯、臭氧、次氯酸鈉和紫外線。經過消毒的污水,就可以達標排放到河流等自然水體中去了。

|污泥去哪里了?
我們不要忘了,在初沉池和二沉池中會因沉淀而產生大量的污泥,需要進一步處理。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量大概占水量的0.3%到0.5%。
污水處理廠一般會建立一個污泥消化池。消化池主要是為了進一步降解污泥中的有機物,減少環境污染。這一過程中,污泥需要濃縮,會有水析出,這些水會回流到沉砂池進行處理。
經過消化池處理完之后剩下的污泥,還需要進一步處理。一般是直接填埋、焚燒,或者用作農業生產的肥料,因為污泥是含氮磷的營養物。

|小結
我們的污水來自我們每天用完的自來水,經過污水管道,它們會集中達到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首先用格柵去掉較大的懸浮物,以及沉淀去除懸浮顆粒,然后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來消耗掉污水中的有機物,隨后進一步沉淀讓水變得清澈,最后消毒,污水就可以達標排放。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可以通過消化池處理,然后就可以填埋、焚燒,或者做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