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9月24日至26日上午,調研組分別在山東聊城、德州兩市考察了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莘州水庫建設項目、位山灌區沉沙池生態治理項目、平原縣相家河水庫等地。委員們認真了解農村集中供水方式、管網覆蓋、水質監測、水質水量、水費收取、運行管理等情況,就如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水資源作用、保障農村供水安全等問題與當地干部群眾進行交流。
“沒有實現供水的,以村為單位解決,剩余集中供水的問題解決方案也正在實施過程當中。”山東省水利廳廳長劉中會的回答實事求是。
蔡其華建議,在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抓兩頭帶中間,建大并中減小,加強水源保護和水資源保障,“十四五”期間補齊水資源方面的短板,保證大部分縣都有中大型水庫作水源,絕大多數鄉鎮都有小一型或小二型水庫作為水源。
“城鄉一體化以后,農戶水龍頭的水,是按照106項檢測,還是按照原來城鄉分開時的指標來檢測?”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健委原副主任崔麗的問題很專業。
“去年全省16個市共布設1046個城市監測點和3190個農村監測點,檢測指標從初期的20項增加目前的40項常規指標加風險指標,每年枯、豐水期各檢測一次。”山東省衛健委代表回答。
水庫、水廠建成后能不能持續規范化管理運營是全國政協常委、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于革勝關心的焦點。農村供水花的氣力很大,建水廠、管網等,但農戶用得少,利用率并不高的問題讓他很擔心。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朋德認為,地下水資源是自然資源部門管,希望在研究農村飲用水的時候,自然資源部門要參加,這樣地下水的管控指標才好有約束性。
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陳雷建議省級層面考慮出臺飲水條例的法規性文件。
委員與部門的互動中,交流問題的看法,探尋解決的辦法,交流交融的氛圍濃厚。
“委員們的問題和建議都很專業。”會議主持人、曾擔任過省水利廳廳長的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王藝華對委員們的發言贊不絕口。山東省副省長任愛榮表示,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水質合格、保障率高、保護到位的水源安全體系,進一步構建規模大、標準高、建設質量好的供水工程體系,進一步建設機制靈活、管理規范、服務周到的工程運營管理體系。
陳雷在總結時認為,山東省以及聊城市、德州市的做法值得學習借鑒。要聚焦薄弱環節,扎實做好農村飲水安全收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