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及其周邊有兩個大型自來水廠為大約200萬居民提供了飲用水,這些飲用水主要通過河岸過濾(河岸過濾是一種自然的水處理工藝,地表水在經過土壤流向出流井時,通過土壤的物理、化學、生物作用得到了凈化。河岸過濾工藝簡單,不使用化學藥劑,如果使用恰當將得到優質的出水從而減少后續處理的費用。)進行凈化。而河中的這些活性物質則主要是通過人類新陳代謝以及廁所污水的形式進入多瑙河。匈牙利的相關研究人員想要進一步了解河岸過濾是如何有效地應對這些活性物質進入河水中的問題。前不久,他們發布了該研究的成果。
研究人員對多瑙河100公里的河域中采集了107個樣本,并從其周圍的井水中采集了將近100個樣本,以檢測樣本中某些活性物質的存在以及出現頻率、濃度和河岸過濾工藝對該成分過濾的有效性。
在發現的111種活性成分中,有52種存在于多瑙河水域的河水成分中,每個樣本中都至少有15種。同時還出現了十種化合物,其出現頻率都至少為80%。最常見的是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比索洛爾(bisoprolol)(出現在107個樣本中,頻率為100%,平均3.80ng/升)),樣本中還發現了美托洛爾(metoprolol)(出現在105個樣本中,其出現頻率為98,1%,平均11.4ng/升)。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在42%的研究樣本中發現了雌激素(一般來自女性避孕藥)。各樣品成分中均沒有發現抗生素殘留,但也可能是因為該測試不適用于該成分的檢測。
研究顯示河岸過濾的過濾效率為95%,多瑙河中存在的52種活性物質中有32種進入了當地的居民飲用水中,其中對卡馬西平(karbamazepin),利多卡因(lidokain),曲馬多(tramadol)和拉莫三嗪(lamotrigin)幾種成分的過濾效率偏低。卡馬西平存在于至少90%的多瑙河和飲用水樣品中,其濃度不會在過濾后降低。
只看數據這些活性成分的濃度似乎并不高,但這些活性成分極易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因此,歐盟早在2001年針對這一問題編寫了一份黑名單,該黑名單上面的物質均會對環境造成巨大損害,目前該黑名單已經進行過了兩次更新,而經檢測布達佩斯的水中有33種成分被列入該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