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2020青島國際水大會在青島舉行。青島市科協供圖
中國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節水處處長金明紅說,2019年中國總用水量約為6021億立方米,其中農業占61%,工業占20%,生活用水占14%,生態補水占4%。近年來,全國用水量穩定在6000億立方米左右,用水量已與GDP增長脫鉤。
其中,工業企業為緩解水資源危機做出突出貢獻。通過實施《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等,2019年中國工業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7.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至38.4立方米。
“只有將‘節水優先’方針著眼于‘中國制造’全局,才能真正促進人水和諧,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節水處處長袁令說。
在農業領域,中國通過改變種植結構和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等實現節約用水。近三年,中國每年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多萬畝。
去年發布的《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明確,到202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23%和20%,節水效果初步顯現的目標。這份方案還提出,總量強度雙控、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重點地區節水開源、科技創新引領六大重點行動,以及政策制度推動、市場機制創新兩方面改革舉措。

9月4日,在西寧市第一幼兒園,小朋友按照老師的教導節約用水。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中國在節約傳統水資源同時,還致力于通過制度設計和科技創新開發利用非傳統水資源,包括海水和苦咸水等。
以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為例,目前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28個,產能達37.6萬噸/日,占全國近三分之一。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5市,其中青島海水淡化產能達到22.37萬噸/日,占山東省60%。
青島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成吉說,國內海水淡化項目的制水成本已接近國際水平,如果能有配套電廠,海水淡化項目的制水成本將低于2.5元/立方米。
與會專家認為,在節水方面,中國還有很多潛力可以挖掘。例如,農業用水效率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缺乏經濟、可靠、耐用、適應性廣的農業節水技術,節水科技推廣與技術服務體系不完善,農業節水試驗與監測網絡建設滯后。
袁令說,隨著節水工作深入開展,工業領域全面推進節水仍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工業節水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亟待繼續加強,立法及監管制度還不完善,節水監測、考核以及節水標準尚不完善等。
專家指出,全國水費差距較大,缺水地區水價相對較高,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水價偏低,現有的節水政策多以鼓勵為主,企業的節水內生動力還不足;不同行業用水效率也不平衡,像鋼鐵、石化、化工行業,前期基礎較好,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比較高,但紡織、造紙行業的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較低。
此外,工業節水的技術研發,包括產品和裝備制造、工程設計和建設等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節水管理、水權交易等工業節水服務企業急需培育。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軍說,污水資源化利用是解決水資源短缺、開發利用非常規水資源的重要方面,前景廣闊。例如,生態補水的缺口非常大,如果將深度處理的污水用于生態補水,有利于提高整個城市的生態質量,改善城市微氣候,城市熱島效應也會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