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在魯班路龍華東路路口看到,此地正在進行供水管網改造。和以往不同,魯班路并沒有被大面積開挖,也不見放置一旁用于更換的管道,甚至馬路上依舊是車水馬龍,交通并沒有受太大影響。而工地上,也僅留有一個作業井而已。所謂非開挖技術,并不是不在馬路上打洞,可以看到,在現場有這樣一個六平方米的工作井,在工作井中施工人員把這管道截斷,可以在工作井中對管道內部進行清洗、噴砂和內襯翻轉,這樣馬路就不必再像以前那樣開膛破肚。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觀察發現,現場正有這樣一輛工程車,車上數百米的噴砂管緩慢深入管道,進行噴砂作業。施工人員說:“前面的輪子就是在管道里尋找固定中心位置,偏差一般不超過一公分左右,噴出來的砂就比較均勻。”據介紹,此地埋設有一根1966年敷設的鑄鐵管,服役已達55年之久,由于鑄鐵管材質限制,遇到地形不均勻沉降,容易出現滲漏隱患。和以往完全更換新水管不同,非開挖技術僅進行點狀開挖,老舊管網也不再進行更換,而是利用其骨架進行內部改造。

魯班路DN300給水管排管工程項目經理王喆說:“第一步是高壓水處理,把管內水垢,金屬粉塵全部帶出來,通過第二部工序進行噴砂,使得管道內部金屬光潔度達到SA2.5級,第三步是進行常溫翻轉,把內襯材料通過壓力鼓設備一直吹到管子里面,進行常溫固化,固化后內襯材料和母管管壁會完全貼合。”另外,看看新聞Knews記者在現場也找到一段改造后的鑄鐵管,只見其內壁已經被一層光滑度很高的內襯材料包裹。供水單位負責介紹,非開挖技術除了可以免除大面積開挖擾民,也將保留原有的鑄鐵管,通過內部改造,使得這些管道可以再服役50年,同樣大大節省了不必要的浪費。哪怕這些管道破裂,這些內襯材料也可以經受16公斤的水壓。

這樣的材料應用在飲用水和以前直接鑄鐵管水泥砂漿管壁接觸,有什么區別呢,是不是更加安全可靠?城投水務供水分公司供水業務部經理徐兆凱介紹:“采用這個內襯材料,手摸上去非常光滑,管道輸水能力比以前并無降低,都是食品級材料。以前水泥砂漿包括現在內襯材料,對水直接接觸對人體都無害的。這種材料相對摩擦系數比較小,水垢生物膜,不太容易停留在表面,對水質某種意義上更有好處。”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也在上海供水行業夏令熱線主題活動上了解到,目前本市正在積極滾動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改造,今年將基本完成50年以上管齡和混凝土材質的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及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