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軍紅所在的平塘縣克度鎮先進村毗鄰“中國天眼”,水電路燈等基礎設施齊全,是百香果產業大村。但是過去,先進村卻是個極貧村,當地人無奈笑稱:窮得叮當響,本地女人不愿嫁過來,找媳婦只能去外地。
“最惱火的就是用水問題,下雨就吃樓頂的望天水,不下雨就走一個多小時山路去霸王河挑水,一天只能挑一挑。”江軍紅回憶以前沒水的日子說,水不夠用,一盆水反復使用,腦子里天天都是想著找水用,放不開手干其他的事,加上遭遇嚴重車禍,做不了重活,都窮得揭不開鍋了。
2014年,當地政府修建飲水工程,將霸王河的河水經過三級提泵引到村民家,由于管理不善,工程形同虛設。2017年,平塘縣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按照“公司+片區中心+村組”三級管理模式,統管全縣農村供水工程。
“以前工程是村民自管,問題多。后來村里的飲水工程進行了改造,從通州鎮鋪設了40公里的管道,實行公司化運行,水就再也沒斷過了,家門口還張貼了供水管理中心的便民服務卡,有問題一個電話立馬來人解決,我們完全不用為水擔心。”江軍紅說。
先進村飲水安全工程有了專業公司管理,用水有了保障,村民從挑水中解放出來,紛紛踏上脫貧致富之路。2018年,江軍紅到處籌資貸款50萬元,跟著村里種植起了百香果,當年就把50萬元還清了。2019年,江軍紅百香果產業收入達到90余萬元,成為先進村致富帶頭人。
“建而不管、管而不善”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期以來存在的通病,為了破解難題,黔南州印發了《黔南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為全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壓實“三個責任”,落實“三項制度”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辦法》運行以來,全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主體責任全面落實。全州公司化企業化管理覆蓋率達到52.3%,5510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有432處由23家供水運營管理企業進行管理,覆蓋人口183萬人。
“我們已實現對全縣98%的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進行公司化管理,在9鎮一鄉設置了13個便民服務點和11個中心服務站,從水源到水廠再到水龍頭,都有專人負責。”平塘縣水務有限責任公司農村供水負責人韋廷凱說,公司定期開展管水員培訓,制定評先評優制度,確保管水員服務質量。
農村供水運行管理逐步向市場化、集約化發展,有力增強了群眾水商品意識。全州12縣(市)按照《貴州省農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工作方案》要求,5367處集中式供水工程已全部完成供水成本核算和定價工作,其中4459處實現收費,水費收繳率達95%。財政補貼方面,已有8縣(市)將維修管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補貼,財政補貼管理經費增加至1210.5萬元,在收繳水費中提留的管理經費增加至7609.83萬元,爭取中央和省級補貼資金6118萬元,工程運行管理經費已基本得到保障。
黔南州逐步構建“德治、法治、自治” 的鄉村管水模式,作為公司化企業化管理的有效補充。全州由村組管理的4666處飲水安全工程已全部制定村規民約或制度,單獨制定村規民約或管理制度3980處,占85%,逐步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良性供水局面。
“飲水要安全,水源水質的保障能力必須提升。除了在工程安裝消毒設施,我們公司成立了農村水質監測中心,實時了解水質情況。”韋廷凱說。
目前,黔南州全州5510處中的5367處集中式供水工程已全部完成消毒設施配備,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枯水期水質檢測合格率從《辦法》實施前的66%提高至90%。在水源地保護方面,全面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地保護“劃、立、治”工作。全州納入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管理的147個飲用水源地和納入同步小康管理的169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達標率均為100%。
三分建,七分管。黔南州制定《辦法》,構建了長期有效的工程運行管護機制,有效保障工程長久發揮效益。全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的管理體系已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