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所在的小區是北京市昌平區一個高檔住宅項目,因為自來水管道材料不合格,導致入住6年之后即出現跑水、漏水,由物業公司陸續更換出來的十多根管道中,有的管道破損處能夠同時伸入兩個手指。“我們初步估算,每年漏掉的水至少在10萬噸以上,北京本來就缺水,但十多年了一直沒有徹底解決。”據陳生介紹,多年來,小區業委會曾多次找北京市自來水集團進行維修或更換管道,但均被以管道產權未移交給政府名義拒絕。
其實,整個北京市自來水管網老化情況更為嚴重。據北京市自來水集團人士透露,北京市9000多公里自來水管網中,平均使用年限超過19年,其中有2700多公里管道已經達到使用極限。
全國自來水管網情況同樣不樂觀。據專業機構E20環境平臺發布的數據,中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達17.92%,遠遠超過國際多數國家10%以下數值,全年漏水量超過100億立方米,相當于北京市5年用水量。
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一位不具名人士表示,我國自來水管網產權屬于國家,但使用單位自來水公司一般為事業單位或企業,“受益的不投資,投資的不受益,造成很多地方市政管網破損嚴重,維修跟不上。”
一個小區的10年漏水之困
陳生所在小區是一個法式園林小區,目前均價已經接近5萬元,“什么都好,就是自來水漏水比較煩人,持續了10年,原來一年漏那么幾次,這幾年每年都有三四十起。”
北京昌平區西三旗供熱服務中心提供的一份材料也證實了陳生的說法,“小區自1998年建成以來,二次管線使用近20年了,從未進行過大修,由于部分管線受自來水和污水浸泡,管道管壁變薄出現多次多點爆管現象。”
這份材料顯示,在2015—2016供暖季,該小區對管網搶修32次,截止春節期間,補水3417噸,而上一個供暖期補水只有1675噸,增加了一倍以上,“普通維修已經無法解決,需要對二次主管線和分支管線進行徹底改造。”
更嚴重的是,該小區自來水管道與供暖管道埋在一起,由于自來水管道漏水腐蝕,三年前供暖管道也開始漏水,“供暖管道和自來水管道不一樣,必須加大壓力才能供上熱氣,但暖氣管道腐蝕后,不敢加大壓力,怕爆管。”
供熱公司為供暖管道改造的條件是自來水管道必須改造,否則改造后會繼續遭受腐蝕,但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稱該小區自來水管網產權還留在項目,改造應該由物業公司和全體業主負責,10年來雙方一直因此而角力。
該小區工作人員稱,現在的物業公司是2014年才入駐的,小區所有自來水相關材料均不在物業公司,“到底移交沒移交,我們也不掌握情況。”
據該人士介紹,2009年之前,小區自來水費一直由物業公司代收,北京自來水集團按照小區總表收費,2009年7月份,物業公司不再代收物業費,由北京自來水集團直接向業主收取費用。
從2006年至2009年,因為漏水導致業主水費與小區總表不一致,三年時間里,原物業公司共多支付了60多萬元,按照每噸5元計算,意味著這三年共漏掉12萬噸自來水,相當于1200人一年的用水量。
2009年7月份北京自來水集團直接收費后,物業公司已經不再掌握每年漏水費用情況。不過,上述物業人士透露,2013年后,小區漏水情況開始大面積爆發,“原來漏水不太厲害的時候,三年漏了60多萬元,現在一年就得漏掉三四十萬的水。”
物業公司一份維修登記單顯示了近年的漏水頻次,從2014年1月初到2016年3月底,因管道破損和破裂造成自來水涌出地面的情況為84次,平均每10天發生一次管道嚴重破裂、破損的情況。
上述物業人士透露,出現自來水涌出地面是比較嚴重的跑水情況,而平時小規模的漏水根本無從察覺,但是從小區內部分路面和下水井塌陷的情況來看,小規模的小水長流同樣令人擔憂。
據陳生透露,小區業委會的工作人員曾抱著破損管道數次找北京自來水集團,“開始說產權沒有移交,不負責改造,讓我們業主自己掏錢更換,找的次數多了,現在答應說下半年給更換管道。”
下轉 32版
上接 29版
節水0.78億方,漏水1.86億方
早在2015年夏天,北京西直門和岳各莊兩個地區先后出現兩次大規模自來水管道爆管現象,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各界對北京自來水管道老化情況的關注。
據北京自來水集團相關人士介紹,北京城區9000公里供水管網,平均使用年限近20年,有3500公里使用年限達到25年到40年,其中2700公里仍存在嚴重隱患,再加上管道材料等種種原因,造成自來水浪費情況較為嚴重。
這對于陳生而言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好的是,各方已經開始正視水資源浪費問題,他所在小區持續10年漏水情況有望徹底解決;壞消息是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明確表示優先改造的是二環路和長安街沿線等重點區域。
作為全球嚴重缺水城市之一,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貫通后,南水占據全市70%以上的用水量,但局面并未扭轉,北京市年人均供水量只有100立方米,遠遠低于全國水平,更低于世界水平。“通過技術手段,北京每年能夠節水7800萬立方米,相當于78萬人口一年的供水量,而實際水資源浪費情況可能更為觸目,”上述協會人士表示不方便透露具體情況,“北京自來水集團數據更權威,也更具體。”
北京市自來水公司并未提供相關數據,前述物業人士表示,“每年供水量和收取自來水費用都是明確的,漏損量很容易就能算出來,但這些數據肯定不會對外公布的。”
不過一些數據側面也能反映出一段時間內漏損情況。
在北京自來水集團官網上,唯一一份年度財務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自來水集團年供水總量為10.1736億立方米,銷售水總量為8.3092億立方米。
按此計算,北京市自來水集團供水系統的漏損率達18.3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漏損量為1.8644億立方米。按照北京市人均每年100立方米供應量的公認數據計算,2012年漏損量能夠滿足北京186萬人口一年用水。
據E20環境平臺發布的數據,中國城市供水管網平均漏損率為17.92%,部分城市達25%。實際情況可能更為嚴峻。
上述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人士表示,國內供水管道漏損情況可能遠比這嚴重,“很大部分是看不見的漏損,地下管網漏水,只要不發生爆管現象,外面一般很難發現,有一小部分城市,可能在70%以上。”
產權、使用權分離痼疾
上述物業公司人士認為,住宅產權年限為70年,按照要求,小區自來水管網使用壽命是50年,一般都是有防腐蝕涂層的球墨鑄鐵管或UPVC管。另一位北京地區物業管理人士表示,一般情況下,自來水管網實際使用年限只有30年。
而前述陳生所在小區之所以建成不到8年即出現漏水情況,一定程度源于使用材料不合格。從替換下來的破損管道不難發現,所使用自來水管道是普通管道,并沒有任何防腐蝕涂層,導致提前腐蝕破損,減少使用壽命。
一旦自來水管道出現問題,到底由誰來維修?全國不同城市情況并不一致,有的城市小區內自來水管網由開發商和施工方開投資和建設,建成后,開發商統一移交給當地政府,5年保修期內施工單位負責維修,5年之后由當地自來水公司負責維修。
也有的地方小區內自來水管網由開發商建設,后期維修由物業公司負責,自來水公司僅負責向小區內接水,自來水費用由物業公司代收,然后統一交給自來水公司,小區內管網改造和更換全部由物業和全體業主承擔。
甚至同一個省份各個市縣情況也不盡相同,北京情況與上述兩種情況也有差異。據北京自來水公司人士介紹,一般情況下,小區自來水管網由自來水公司負責建設,然后請第三方機構負責驗收,驗收合格后移交政府,后期維護由自來水公司具體實施。
“判斷的一個主要標準就是看誰來收取自來水費,如果是物業公司代收,維修由物業公司和全體業主負責。如果我們直接收取,后期維修改造肯定我們來負責。”一位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的人士說。
對此,就相關問題和爭議,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了北京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截稿前,對方沒有給出回復。
上述北京自來水集團人士透露,并不是自來水集團不想改造管網,整個北京管網老化情況較為嚴重,尤其是四環內部分老小區破損情況更為嚴重,“我們自己拿不出那么多錢,政府又給不了那么多費用,只能逐步進行。”
他認為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根源是供水管道產權和使用權分離,“產權屬于政府,具備公共性,使用權屬于企業,具有商業性,結果就是商業使用單位可以低成本賺錢,公共管道沒有人出錢維護。”
解決之道就是供水管網商業化,由政府和企業簽訂ppp協議,誰建設、誰維護、誰受益,“這樣政府只要履行監管職責,不用每年為這個花錢,企業照樣能夠賺錢,而且會提升整個管網品質,建設品質高,后期維護就節省成本。”
2016年北京自來水集團在自來水管網新建和改造方面支出預算是10.7億元,大部分投入用于新建水廠;另一個原因所在,目前北京市正在大力建設通州,包括自來水管網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較大,一定程度上造成顧此失彼的現狀。
目前北京自來水集團正在進行獨立計量區建設,即每5000戶到10000戶居民建立一個獨立計量區,截止2015年底,全市已經建成285個獨立計量區,2016年還要新建200個,可以及時發現、消除管網漏損隱患,每年節水7800多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