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灌溉節約水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筆者來到該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只見一座座現代蔬果花卉大棚蔚為壯觀,一片片莊稼作物綠波蕩漾……到處是綠意盎然的景象。
在示范園聯大水蜜桃基地,筆者發現這里布滿了管子,管子上有很多針孔,每個針孔對準一棵樹,“水、肥料、農藥,從這里噴出來,均勻地灑在根部,實施精準灌溉。”聯大水蜜桃基地負責人告訴筆者,這是水肥一體化技術,與傳統灌溉相比,節水節肥還省勞動力,每畝年均增效500元左右。
現代農業示范園實施水肥一體化,只是該區實行精準灌溉的一個生動事例。該區按照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內容、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質量監管的要求,統籌整合水利、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扶貧等涉農部門資金3.25億元,快速推進高效節水農田建設,鋪設管網200多公里,建成微灌、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面積4.3萬畝,全區農業年均節約用水1570萬立方米。
改革利好民受益
“現在每畝水費10.24元,比改革前便宜一元多。”“雙搶”剛過,白云山工程青原區灌區群眾主動到附近點繳納農業水費。
白云山工程青原區灌區是一座中型灌區,受益農田面積達8萬多畝,占據該區“半壁江山”。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以來,該灌區投資150多萬元,對干支斗渠道安裝計量設施,動態計量農業用水,實現計量到田、收費到畝、受益到戶,在徹底扭轉大水漫灌、串灌、淹灌等用水亂象的同時擴大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
在天玉鎮流坊村,筆者看到,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嬗變為一片綠色海洋,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該村村干部介紹,通過實施管道工程,把山下水引上山,種樹育苗,建成景天花卉苗木基地4000多畝,每年吸引游客2萬余人,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戶均增收1萬多元。
截至目前,該區建立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耕地面積10萬畝,受益群眾達9萬多人。(劉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