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家住建部啟動實施“國家供水應急救援能力建設”項目,在我國華北、華東、華中、華南、東北、西南、西北、新疆8個區域,依托當地供水公司等單位,建立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設置區域保養基地,各配備包括7臺應急救援車輛的供水裝備。
“應急凈水車相當于一個深度處理工藝的‘移動水廠’,可生產直飲水;水質監測車則相當于一個‘移動實驗室’,具備現場檢測能力。”省恩施城區應急救援指揮部專家組組長、省城鎮供水協會秘書長曾卓介紹。
據統計,自7月22日晚8時成功制水至7月26日22時停用,4臺應急凈水車共計制水1459.5噸,裝滿78臺送水車。制水期間,2臺水質監測車累計檢測水質204樣次,所有檢測結果均達標。
7月26日0時至24時,經緊急搶修和工藝調整,恩施城區當日供水能力達10萬噸,其中二水廠供水約2.5萬噸,三水廠供水約7.5萬噸。27日,日產能達3.6萬噸的喻家河應急泵站啟用,至此,整個城區日供水產能超過13萬噸,恢復率達82%。
據了解,應急救援車是在地震、洪澇、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導致城市供水設施無法供水時,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用水,當城市供水能力恢復時即可適時退出。
曾卓稱,1000多噸的制水量看似與自來水廠相比微不足道,但為當地自來水廠恢復產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此外,“國家隊”的支援是一股振奮人心的力量,極大程度上穩定了恩施居民情緒,在這種鼓舞下,居民積極投入生產自救,恩施迅速恢復重振。
據了解,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由住建部統一調度,以八大基地為輻射源,應急供水裝備在災后12個小時內可到達災區,24小時后供水能力倍增,最大距離達到540公里,服務范圍覆蓋90萬平方公里。恩施發生災情后,住建部高度重視,在派遣華中基地支援的同時,安排鄭州、綿陽基地“熱機”,隨時待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