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腹地,松江源頭。撫松縣仙人橋鎮,黑松谷供水工程破土動工,11公里長的工程沿線,焊花四濺,鐵臂揮舞。
那端,群眾殷殷期盼;這端,責任重如泰山。
為了讓26792名貧困人口喝上放心水,為了182.75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省水利廳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把農村飲水安全保障作為當前水利最緊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務,按照“三步走”戰略,緊緊圍繞“讓農村人口喝上放心水,統籌研究解決飲水安全問題”,緊盯貧困人口精準排查問題整改不放松。
籌資金、抓建設、落機制,背水一戰護清流。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助力脫貧攻堅的號角響遍吉林大地,全省水利人“護水戰貧”的腳步鏗鏘有力,一路向前。
解水之困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前郭縣吉拉吐鄉扎罕布勒格村,有380戶居民。這里曾是貧困村,四處遍布山泉,沿著山根挖下一鍬,就有清泉緩緩流出,但山泉水質超標。
如今,在黨和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扎罕布勒格村徹底告別了山邊的泉飲,喝上了凈化處理后安全、潔凈的自來水。
通水那天,村民們將潔白的哈達高高舉過頭頂,敬這涓涓清流,獻上款款深意。
解水之困,不漏一村、不落一戶、不少一人!
伊通縣大孤山鎮陳家村西干溝屯,67歲的脫貧戶李桂珍擰開水龍頭,伸手捧起一抔干凈的自來水,激動地說:“過去我們喝的是‘小井水’,哪像現在這么清亮。多虧黨的好政策,我們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解決農村飲水之困。省水利廳緊盯貧困人口精準排查問題整改不放松,投資21.8億元,全力解決包括26792名貧困人口在內的182.75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
以水為先,背水而戰,全面解決農村安全飲水之困!
為了確保貧困人口喝上放心水,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全省各地水利部門高位推動,合力攻堅,逢山開挖、遇路打孔,打響了一場“農村飲水安全精準扶貧”攻堅戰。
甜水入戶 補齊小康社會短板
6月23日,省水利廳安全飲水專項督導組來到長春市九臺區葦子溝街道慶陽村,83歲的精準扶貧戶李方和老人緊緊握住工作人員的手,不停地表達感謝之情。
慶陽村靠近飲馬河,村民早些年喝的都是淺層地表水,銹色嚴重,鐵錳超標。遇到雨季,打出來的水更加渾濁不堪。前不久,葦子溝街道慶陽村供水站正式通水,結束了當地“喝渾水”的苦日子。
農村飲水安全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任務之一,是水利扶貧的頭號工程。近年來,全省各地扎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民渴、應民需”,從“源頭”到“龍頭”,補齊小康社會短板,筑牢農村飲水安全網,確保農村貧困群眾喝上“安全水”。
從去年5月開始,省水利廳對全省農村飲水安全狀況開展拉網式精準排查,深入排查全省農村飲水安全現狀。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全省各地對照排查任務清單,加速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進度。
截至6月28日,全省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31億元,通過工程措施鞏固提升了包括貧困人口在內的175.36萬人飲水安全保障水平,還通過工程方案優化并網、聯網等措施較原計劃多覆蓋了近30萬人。
供水提質 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脫貧了,住新房,喝清水,心亮堂”,汪清縣羅子溝鎮新屯子村脫貧戶王志永、崔學花夫婦說。原來的水,銹味嚴重,十分渾濁。自從集中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后,那水真清涼可口。和他們一樣,全鎮1.4萬人,都是農村飲水工程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受益者。
截至目前,汪清縣234個村屯農村飲水工程已實現全覆蓋,180處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遍布了這里的溝溝坎坎。
這個曾經季節性缺水嚴重的國家級貧困縣,如今率先實現“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集中供水率與自來水普及率達99%。
據了解,我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以來,分散式供水遍布村屯,很多小型供水工程翻山越嶺,零星分布,建設和管理存在很大難度。部分工程建好之后,隨著時間變化,出現水源枯竭、水質惡化、工程管護不到位、因災損毀等現象,有的甚至無法持續發揮效益。
“我們不僅要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還要建立起‘從源頭到龍頭’的運行管護體系,通過集中供水,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確保農村飲水安全不漏一村、不落一人。”省水利廳農村水利水電處處長王強說。
細水長流 筑牢供水保障體系
6月26日早7時,農安縣水利局農飲維管處的大院里,22名維修管護人員整裝待發,他們要從縣城分赴到各鄉鎮去執行維修管護任務。4輛工程車滿載管護設施,其中最遠的一輛車,將抵往70公里外的一處小村莊。
1個小時后,一隊維修管護人員來到農安鎮群眾村溫家崗屯供水管理站。水站水泵出現故障,導致這里80戶240人飲水出現中斷。管護人員來到現場,打開井口,跳入4米深井內,用滑輪吊出30公斤重的水泵,查找問題。兩個小時后,故障排除,恢復供水。
農安縣成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處以來,維修養護經費從最初的每年80萬元增至每年350萬元,全部費用納入財政預算。此外,農安縣還通過落實工程產權主體與管護責任,建立農村供水水費收繳機制,保障了工程長期有效運行。
建得成還要管得好,全力打通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據了解,目前農安縣飲水安全工程建成后,通過村民委員會與管理者簽訂供水協議,確定供水價格,盈余部分由管理者自由支配,水費收繳做到了100%。
“要徹底解決農村人飲問題,除了要保障優質水源,還必須實現建管同步,筑牢供水保障體系,水潤民心,方可細水長流。”省水利廳農村水利水電處副處長畢銘軒說。
三分建,七分管,建管并重。今年以來,省水利廳切實把水費收繳作為解決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與管護的“扣子”,作為實現長效運行的根本舉措切實抓好,確保建得成、管得好、長受益、可持續。
立足長效運行,全面落實水價水費收繳機制。目前,全省66個縣(市、區)已全部制定并出臺了水價政策,54處“千噸萬人”規模化供水工程已全部實現水費收繳,全省水費收繳率達到91.8%,水費收繳工作已全面起步,勢態良好,將為供水工程長效運行提供根本保障。
強監管,補短板,護萬千涓流破瓶頸,筑牢供水保障體系,不為別的,只因,這里傾注著黨和政府的一片深情,系著2700萬群眾的殷殷期待。(邊境 記者任勝章)
(責編:王帝元、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