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新都采訪時獲悉,到3月底,全長13.7公里、投資1800萬元的石木路供水工程將全面完工,并直接與成都自來水廠相連接,屆時,新都丘陵片區的木蘭、石板灘、泰興、三河等鎮12萬農村群眾將用上成都自來水。
未來5年時間內,新都政府將投資4.5億元完成新都全域的統一的供水體系建設并與成都自來水主管網連通,工程完工后,新都全域將實現與成都“一網供水”,全區65萬人都能喝上成都自來水。
3月完工 12萬群眾受益
記者在寬闊的石(石板灘)木(木蘭)路上看到,4個標段的供水工程建設正全面鋪開。現場機器轟鳴,人聲鼎沸,施工人員正揮鍬鏟土,挖溝掘槽,放管安裝,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據悉,石木路惠民供水工程是新都區今年的重點工程,該工程是新都為解決丘陵地區群眾長期飲水問題,由政府投資1800萬元而興建的。石木供水工程起端位于三木路與繞城路交叉口,然后沿三木路至成青路石木路延伸段至石木路到石板灘,終點位于石木路與新石路交叉口,全長為13.7公里,工程將于3月31日前完成建設。工程途經三河、泰興、石板灘、木蘭4鎮。建成后,將結束4鎮丘陵片區經濟、社會發展受制于用水不足的歷史,保障4鎮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的配套,提高城鎮供水質量。
工程于2007年11月25日啟動,到目前為止已鋪設管道約8公里。據了解,3月中旬,新都將對石板灘、木蘭兩鎮現有水管管線進行全面升級改造,以配合石木路供水工程。
老井退休 將喝成都自來水
在采訪中,記者隨處可以感受到石木供水工程將給百姓生活帶來的變化、給地方投資環境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
“再過一個月,我家這口井就退休了。”住在石木路邊上的石板灘鎮興農村1社77歲的鐘淑珍老人指著家門口的老井高興地對記者說。這段時間,老人差不多每天都到離家不遠的石木路施工現場看工人安裝水管。
興農村坐落在高高的石板坡上,當地有句民謠這樣形容缺水:牛沒水喝抵樁頭,豬要水喝拱圈頭,耗子找水爬灶頭,人為飲水愁白頭。
鐘淑珍家現在使用的是花6000多元打的深水井,平時用水倒是不愁,但一遇停電,水一滴也抽不上來;一下雨,抽上來的水就很渾濁,有時候抽出來的水還有細小的蟲子;抽水的電機隔幾年就要花五六百元換一個,否則抽出來的水都帶有鐵銹味兒。
用水不愁 發展機遇也多了
“缺水對木蘭發展影響太大了”,木蘭鎮黨委書記劉剛毅在接受采訪時說。
木蘭鎮屬于新都丘陵片區,由于交通瓶頸的制約,發展相對緩慢。水資源的缺乏嚴重制約著木蘭的發展,鎮內現有的最大家具企業金帝公司現有職工2000多人,也因為水供應不上而不敢擴大規模,“如果是缺電,我們還可以自己發電,但總不能讓我們這么大一個廠自己打井供水吧?”
隨著成青快速通道的開通,木蘭鎮的區位優勢一下凸現出來,成為新都區東部進出成都的第一鎮,10多分鐘就到成都二環路。交通的問題解決了,如果水的問題不跟著解決,木蘭的競爭優勢就又會喪失。“好在這個問題馬上就要解決了,就在最近,我們的招商引資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劉剛毅高興地告訴記者。
新聞縱深 4.5億元打造新都全域供水網
根據成都市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新都要發展成為面積100平方公里,人口100萬人的大型現代化城市。新都現有的城鄉二元化供水系統,顯然不能滿足北部新城建設的需要。
2007年10月,在決定修建石木路供水工程的同時,新都委托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院為新都制定全區的供水體系規劃。近日,該規劃體系通過專家評審并被政府采納,新都區政府將從今年開始,用4到5年的時間,投資4.5億元打造遍及全區各鄉鎮各村的現代化全域集中供水體系。
根據規劃,新都將用5年時間分三步建設統一的供水管網體系:連接成都自來水6廠沿大件路、北新大道、成青線、成彭線主干道通往新都鎮、三河、石板灘、新繁、斑竹園等6個鎮(街);之后建設由這些鎮的一級管網向清流、軍屯、馬家等稍遠鄉鎮輻射連通的二級管網;第三步,伴隨各鎮城鄉統籌農民集中居住的步伐,將二級管網向村民聚居點延伸到各自來水用戶。
主持規劃設計的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院總工程師羅萬申說,這種集中統籌供水模式就是以中心城區帶動區域內的鄉鎮,統籌城鄉供水資源,統一城鄉供水的建設發展,使新都區域內城市、鄉鎮的供水在價格、質量、服務等方面與大成都趨向一致,達到“同城、同網、同價、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