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60個老舊居民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是今年的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記者從市市政和園林局獲悉,今年將力爭完成200個小區改造,數量超過歷年總和,而且改造的標準也是省內最高級別,今天我們的記者就親眼目睹了這高標準的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的“樣板間”。
古運河2號站就是今天記者探訪的第一站目的地,但是剛進入這個地下設施,大家就有些膽戰心驚,昏暗潮濕的泵房,第一觀感很不好,好在這個老舊的二次供水設施已經被停用。
記者吳曉晗:“這里是禾嘉苑小區建于2000年的地下水泵房,這個紅色的是消防水管,而后面藍色的是自來水管,我們了解到消防水和自來水是共用一個供水池,也就是位于我旁邊的墻壁的里面,由于水池是水泥材質的,而且只留了上方一個很小的檢修孔,所以它的檢修以及清洗都是非常不方便。”
古運河社區禾嘉苑小區孔德富:“設備經過十六七年已經陳舊了,我們那個時候大熱天幾乎是三天兩頭停水,而且這個水箱沒有出口,要爬進去不好清理,所以以前可能從來沒有清理過。”
在嘉禾苑小區的另一頭,記者看到了新泵房的所在,與老泵房需要有專人值守不同,這里是無人值守的全智能化泵房。其中,最顯眼的就是我身后這個巨大的水箱,它的材質由原來的水泥變成了不銹鋼,而且是食品級的。
無錫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二次供水分公司經理彭江南:“這個水泵是國際最一線的品牌,跟剛才那個泵比就天壤之別了,它的效率非常高,維護保養工作量很小,這個管道是不銹鋼管道,替代了老泵房的鋼管,不銹鋼對水質就有很大的保障,這邊是我們的一個在線監控儀表,這邊是流量,那個是余氯和渾濁度,就是監控水質安全的,在水司有一個二次供水管理平臺,所有在線儀表的數據都傳輸到后臺,有人監控。”
高清晰度的監控設備讓這里的情況在遠程監控下一目了然,設備設施運行狀況除了電腦數據還有人工記錄,一切都清清楚楚。每半月一次的巡檢,半年一次的清洗水箱,出水管上設置紫外線消毒裝置,甚至還有除濕設備保障著整個泵房的安全運行,而且二次供水設施的運行、維護和管理,都由供水企業負責,實現從源頭到龍頭的全過程管理,安全供水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就這樣被解決了。據介紹,這樣的改造標準在全省處于最高級別,也是今年我市其它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的標板。據了解,到2020年底,我市將完成350個二次供水改造任務,目前已完成161個,在建60個,今年又啟動了146個,確保年內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