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7日,貴陽市修文縣六桶鎮涼井村村民湯明才擰開院壩里新安裝的水龍頭,清亮的自來水嘩嘩流出。捧起水喝一口,湯明才笑得合不攏嘴:“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自來水,子子孫孫再也不用受苦了。”
截至5月30日,貴陽市圓滿完成147個農村分散供水鞏固提升工程,全市12.12萬農村群眾像湯明才一樣實現了“飲水不愁”。

破解村莊飲水難的“小樣本”
距離貴陽市100多公里的修文縣六桶鎮涼井村,曾經是國家級深度貧困村,也是貴陽市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如今雖已脫貧出列,村民卻難致富。落后的困境,匯成兩個字:缺水。
地圖上,六廣河與依山而建的涼井村直線距離不到500米,垂直落差僅400米。由于嚴重石漠化和喀斯特地貌,包括涼井村、保山村、復興村在內的整個涼井片區的地質就像一個天然漏斗,地表水難以保存,成為遠近聞名的“上甘嶺”,村民們祖祖輩輩“守著大河沒水吃,名叫涼井沒口井。”
“世代村民都想在這山坳坳里打井‘求水’,卻找不到一個穩定的好水源。”涼井村黨支部書記周國亮說,以前各家各戶修房子,最基本的“設計”就是能接雨蓄水。缺水,生活艱難,產業發展也受局限。在涼井片區,青壯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婦女兒童留守在家,遇到旱季,灌溉農作物就成了大問題。
為破解涼井村的世紀“水困”,今年,修文縣六桶鎮涼井片區的分散供水鞏固提升工程開始實施。
3月20日,施工隊進場。從此開始的66天鏖戰中,群眾積極配合,讓出田土鋪管道;施工隊發揮“愚公移山”精神,100多號人同時進場、多點攻堅;專家組下沉一線既“督”又“戰”,隨喊隨到。陸路不通,改走水路運建材;沒有山路,開來挖機絕壁鑿路1.7公里;挖機走不了,建設工人依山就勢,合力肩挑背扛著250多公斤重的壓力鋼管,按計劃運送到位、鋪設焊接……硬是“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5月27日,修文縣六桶鎮涼井片區分散式供水鞏固提升工程正式通水,涼井村等三個村莊百年來“望天吃水”的命運,徹底改變2204戶、6721名村民的生活。

惠及12萬多貴陽農村群眾受益的“大工程”
涼井村只是貴陽市實施農村分散供水鞏固提升工程的一個受益村寨。
遵循“不能把飲水不安全問題帶入小康社會”的要求,貴陽市水務管理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相關部署,向農村飲水的“痛點”亮劍,于去年底制定出臺《貴陽市農村分散供水鞏固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成立工作專班,將全市147個分散供水鞏固提升工程,按照一個項目一個“推進計劃”,因地制宜編制實施方案。
今年三月份,貴州省脫貧攻堅“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吹響集結號。
號令如山,貴陽市農村飲水安全掛牌督戰工作加速推進,發起“總攻”。掛牌督戰,“督”各地和各部門責任、政策和工作的落實,“戰”聚焦剩余貧困人口,整合幫扶資源強化攻堅措施,解決存在問題。
貴陽市各級水務部門迅速統一思想,聚焦農村飲水安全“補短板”,各有關項目所在地的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靠前指揮,快速形成“主要領導統籌抓、分管領導親自抓、行業主管部門具體抓、鄉(鎮)落實抓”的工作格局。
在項目推進中因地制宜,能用水廠延伸覆蓋解決,盡量覆蓋解決;新建項目,選取穩定水源新建工程解決;對危險指數高、施工難度大的項目,參建各方成立專家技術指導小組,現場提供技術保障,攻克技術難題。
截至5月30日,與涼井片區同步圓滿完成的農村分散式供水工程,在修文縣有57個、在息烽縣有29個、在開陽縣有37個、在清鎮市有23個。
其中,清鎮市依托市水務集團實施的席關水廠建設,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覆蓋犁倭鎮、流長鄉、站街鎮的31個村、10萬多人;息烽縣在全縣范圍開展農村規?;畯S等工程,全縣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9.7%;開陽縣統籌推進高寨鄉、宅吉鄉等鄉鎮的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解決了高寨鄉、宅吉鄉等區域長期存在的季節性缺水問題;修文縣整合資源補足工程投資短板,廣招投資商投資全縣58處供水工程,解決了工程資金短板,實現了灑坪鎮、大石鄉、六廣鎮三個鄉鎮的水廠集中式供水。

“想盡一切辦法、采取一切措施、排除一切困難,動態監測核查補漏,確保督戰全覆蓋、無死角,堅決做到不掉一戶不落一人,如今貴陽市農村群眾‘飲水難’的問題,全面得到有效解決。”貴陽市水務管理局建設處處長莫江說,全市12.12萬人農村分散供水鞏固提升工程已100%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累計完成投資20331萬元,安裝供水管網2911公里、修建水池198座、安裝消毒設施93套、新建提水泵站94座。
下一步,貴陽市水務管理局將緊緊把握脫貧攻堅“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的最后窗口期,進一步查缺補漏、邊查邊改、立行立改,進一步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宣傳工作,強化動態巡查,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殲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