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田園風光寫意中國鄉村大美。鄉村,不僅承載著我國傳統文化與習俗,更是農耕精神的棲息地,寄托了我們的美好“鄉愁”。
但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鄉村污染嚴重,曾經寄托美好思念的家鄉成為了避之不及的地方。為了讓人民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黨的十九大圍繞人民需求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隨后又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為建設美麗鄉村提供了行動綱領,強調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
面對建設美麗鄉村這樣一個具有深刻社會影響力的重大課題,北控水務集團作為中國水務行業的領跑者,憑借自身在資源整合、技術識別、智慧水務、卓越運營等領域的優勢,探索具有北控水務特色的村鎮水務模式,布局美麗鄉村建設。
今天是“六五”世界環境日,讓我們看看北控水務在美麗鄉村都采取了哪些“美麗行動”吧。
抓住戰略機遇 對接“鄉村美”
北控水務作為具有國有性質的水務領軍企業,圍繞改善生態環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數這個初心,業務發展上通過市政水務、水環境綜合治理、村鎮水務、清潔能源等領域,積極響應河長制、美麗鄉村、精準扶貧等國家政策。
“尤其是村鎮水務業務,我們在2018年2月22日正式成立了村鎮事業部,作為集團一級部門統籌推進集團農村水務、美麗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業務開展,努力為中國的鄉村振興事業作出更多貢獻。”北控水務執行董事、總裁周敏道出部門成立的初衷。

圖為四川省三臺縣48個鎮鄉生活處理PPP項目中的建平鎮污水處理廠
北控水務的村鎮業務其實早在2008年就已經開始。剛開始介入是因為市政水務項目的打包順帶,但是因為北控水務對品質的追求、對技術的精益求精,以及專業的服務團隊,在村鎮水務這塊也慢慢做出了口碑。
“例如我們自2015年開始的鶴山系列項目,就是剛開始為鶴山提供的供水項目、水環境治理項目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認可,這才有了我們今年另外一個處理量3300噸的鶴山農村污水處理項目。”周敏用實際項目進行了說明。
北控水務自2008年開始的“流域帶動村鎮”初期模式現在已經逐漸發展成“第四代村鎮污水處理技術”+“整體打包”模式,截至目前已經投資建設運營了22個村鎮治污項目,遍布全國13個省市,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發揮專業優勢 打造“生態美”
北控水務在看到廣闊的市場前景時,以從事水務十余年的專業經驗,也看到了村鎮水務無論是技術工藝還是政策支持上的復雜性。
北控水務在實際工作中發現,雖然各省陸續出臺了省級的村鎮污水排放標準,但仍然缺乏統一的技術規范標準體系和明確的組織管理體系,很多地方借用或者套用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這導致了農村污水處理的一些問題,比如按照城鎮集中式的大型污水處理廠24小時100%達標的考核要求,考核農村數以千計無人值守的污水處理站點,在小水量進水沖擊負荷狀態下的運行,造成農村污水處理成本過高。
此外,北控水務認為,村鎮水務具有“人口基數大、村鎮數量多、分布地域廣、人員密度差別大、生活習慣差異大、地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等特點”。鄉鎮與農村不同,南方與北方不同。沒有適合每一個項目的萬能技術、萬能設備,也不能照搬市政水務的經驗,這就需要根據具體項目來提供有針對性的系統解決方案。
正是因為村鎮水務存在這些難點,擁有鄉鎮單體廠站數量超過600個,服務村莊超過4000個、村鎮污水日處理規模60萬噸、經驗豐富、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北控水務的規模優勢更加凸顯。

圖為四川省三臺縣48個鎮鄉生活處理PPP項目中的新生鎮污水處理廠
“水廠數量多、運營規模大,我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豐富的水務投資和運營管理經驗,而且還有配置成熟的水務投資人員和項目管理體系,以及卓越的技術識別能力,我們能根據村鎮復雜多變的特點,進行系統集成優化,選用適合項目特點的綜合治理解決方案。”
憑借專業優勢,北控水務能針對村鎮水污染的實際特點,并結合城鎮化建設發展的具體需求,借鑒自身在國際和國內幾百個水務工程中積累的技術能力和工程經驗,從核心技術層面、建設運營理念、商業合作模式上,為具體項目量身定制,提出一整套科學、高效、穩定、可行的村鎮水環境綜合整治系統解決方案。
針對農村污水項目施工范圍點多面廣、施工環境千變萬化、協調工作千絲萬縷、運行管理千村萬戶的特點,北控水務摸索了一整套適應農村污水治理特點的規范與方法:包括農村污水治理系統設計導則、設備與材料技術標準和供方管理體系、建設管理和施工工法規范、千村萬戶物聯網智慧運營管控體系等,以做一村成一村、長期穩定運營達標為目標,徹底解決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曬太陽”、不達標、管不好的問題。
此外,規模化統一的運營平臺,也能助力城鄉一體化發展,同時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探索宜興模式 支撐“產業美”
在北控水務看來,發展村鎮水務,打造生態美只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第一步。鄉村美,除了環境美,還得有產業美、文化美等內涵。
基于此理念,北控水務在2017年10月與宜興簽訂戰略合作及污水治理PPP項目協議,開始探索具有北控水務特色的宜興模式,不僅致力于水務領域的深耕,而且還希望通過生態戰略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全業態生態基礎設施服務,帶動地方經濟的產業升級,實現生態價值到產業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的演進。
宜興市農村污水治理PPP項目和城鄉污水管網PPP項目,是全國第一個產業化的PPP項目以及第一個城鄉村一體化項目。該項目不僅為宜興提供分散式治污及盤活存量管網資產,真正實現宜興的廠、網一體化和城、鄉、村一體化,從終端農戶到管網到水廠提供污水領域的全產業鏈服務,還以項目合作為契機,以PPP及其他方式,在農田水利及灌溉供水工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固廢處理、清潔能源、海綿城市、文化旅游、特色小鎮開發、綜合管廊、土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市政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燃氣等相關領域開展合作。
“以項目為依托,通過生態戰略,發揮我們的資源整合優勢、行業引領帶動優勢,整合產業平臺,實現市場端、政府端、企業端、資本端、聯盟端、科研端共同發力,互利共贏,促進宜興產業升級和生態建設,整體盤活宜興當地經濟,形成全業態生態基礎設施服務的‘宜興模式’,輻射全國。”北控水務集團市場投資中心負責人馬韻桐表示。
通俗講,就是利用北控水務的資源整合優勢、行業引領優勢,通過供排水一體化、水務水環境區域一體化治理,帶動“環保之都”宜興尚處于初級階段的設備制造等產業轉型升級。同時,通過外部企業引進、植入,延伸產業鏈條,整體盤活宜興經濟。而這也是北控水務打破邊界,重塑融合,構建與屬地生態環境事業及各利益攸關方的生態命運共同體,與屬地共成長,創造美好生活的生態理想。
據悉,北控水務借助生態戰略,通過項目合作、股權合作等形式,已引進超過20家產業生態合作企業落戶宜興,逐步實現項目+產業合作雙贏的效果。
守護綠水青山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宜興模式只是北控水務在村鎮水務、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一個探索。未來,北控水務將以村鎮事業部作為業務主體,將村鎮水務延伸產業鏈條,以水務、水環境業務為依托向上游延伸,實現城鎮和鄉村一體化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