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本、生產之要,水務是事關經濟社會、國計民生的最基本公共服務行業之一。我國自啟動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以來,水務行業經歷了跨越式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來,在“水十條”、中央環保督察、城市水質排名、河湖庫灣長制、新環保法、環保稅法、碧水保衛戰、綠色金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水務行業已成為我國環保產業市場規模最大、商業模式最清晰、運營管理最成熟的細分領域。
目前我國水務行業正處于市場化改革階段,水務行業具有企業數量眾多、規模化不足、區域保護格局明顯、行業集中度較低等特點。隨著我國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規模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斷擴大,水務行業市場化服務需求將逐步突出,行業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一、水務產業鏈一體化趨勢將繼續推進
縱觀近年來國內水務企業的改革成果,以實現了供排水一體化經營的深圳、重慶等地效果最為顯著,通過當地政府授予區域內的特許經營權,對當地水務資產進行整合,組建水務集團公司,使其集供排水一體化、管網一體化、城鄉區域統籌、區域市場壟斷幾大獨特優勢于一身,最終成為地區最具實力的現代化綜合性水務服務商,甚至在全國都具影響力的現代大型水務企業。
二、行業并購與整合將加劇
目前水務行業集中度依然不高,具有企業數量眾多、規?;蛔恪^域分散等特點,尚未形成標桿性的龍頭企業,最大的水務集團其服務市場份額也不過5%。水務行業區域性較強,異地業務擴張難度較大,外延式擴張是更為便捷有效的途徑,上市公司通過并購整合打破技術及地域限制,實現快速擴張。如國內水務龍頭企業北控水務、首創股份、重慶水務,均經過了一系列并購與整合,實現了規模的擴張。
三、水務企業將順應市場需求,實現政企分離、產權清晰
理順政府與水務集團的關系,是建立供排水一體化體制的前提。作為一項體制改革,其目標不應僅是國有資產的簡單合并,而是通過資產重組,使水務集團能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真正成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并逐步形成現代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能充分發揮水務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各項職能和作用。
四、智慧水務市場潛力亟待釋放
智慧水務將海量水務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并做出相應的處理結果輔助決策建議,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水務系統的整個生產、管理和服務流程,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及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不斷融入傳統行業的各個環節,新興技術和智能工業的不斷融合,智慧水務行業發展具有明顯的前景。
五、鄉鎮污水處理成藍海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行業仍相對滯后。由于我國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污水處理行業發展,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近年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但與城市供水能力尚不匹配,城市污水處理率仍較低,因此我國仍需大力發展污水處理行業。
鄉鎮污水處理成藍海,高速增長階段即將開啟。與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情況不同,我國鄉鎮地區經濟較為落后,再加上環保意識不強,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善,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使得鄉鎮污水處理率偏低。
六、水價將逐步上漲
中國水價制度經歷了公益性無償供水、政策性低價供水、按成本核算計收水費、按商品價格管理四個階段。總體來看,水價改革呈現價格不斷上漲、價格分類不斷簡化、逐漸推行階梯式水價等特征。
2012年2月1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為此,《意見》提出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水資源征收費和取水審批管理制度,這將為各地加快水價改革步伐指引方向,未來水價逐步上調將成定局。
總而言之,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對水務行業將發生一系列變化。因此,國內水務企業應該未雨綢繆,迎接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