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淇縣三里屯分水口門120公里外,清豐縣固城鄉劉張莊村52歲的姜英霞早早起來,打開水龍頭,接滿一鍋水,點燃液化氣灶,為3歲的小孫女熬上小米粥。受益于“丹江水潤清豐”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清豐縣72萬人喝上了南水北調水。
據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統計,截至今年6月3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不間斷安全運行2000天,累計調水300億立方米,沿線省份6000多萬人直接受益,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優質水資源保障。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面通水以來,經歷了汛期、冰期輸水的檢驗,特別是今年5月9日以來,首次加大流量以每秒420立方米的速度持續輸水,工程建設質量和運行管理水平經受住了重大考驗。同時,利用汛期富余水量向沿線40余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近40億立方米,全力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有效改善了補水地區水生態環境,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
中線工程通水5年多來,丹江口水庫和中線干線供水水質穩定在Ⅱ類及以上標準。河北省黑龍港流域500多萬人告別了飲用高氟水、苦咸水的歷史。沿線群眾飲用水質量顯著改善,北京市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80毫克/升降至130毫克/升。
300億立方米南水里,有40億立方米為生態水。南水北調工程既是戰略工程、民生工程,也是生態工程,南水不僅改善修復了受水區水生態環境,增加了受水區生產生活供水量,還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城市生產生活用水擠占農業用水、超采地下水的局面。通過南水北調生態補水,安陽市的安陽河河水逐漸變得清了起來。在安陽河河岸公園,人們三三兩兩散步、釣魚。“我從小就住在安陽河附近,安陽河這幾年的變化我都看在眼里。現在,我每天一有空就到這里玩兒。”家住安陽河附近的居民蒲女士說。
生態補水后,北京密云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26億立方米,提高了首都供水保障程度。河北省12條天然河道得以階段性恢復,向白洋淀補水約2.5億立方米,瀑河水庫新增水面370萬平方米。河南省受水區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95米,焦作市龍源湖,濮陽市引黃調節水庫,新鄉市共產主義渠,漯河市臨潁縣湖區濕地,鄧州市湍河城區段,平頂山市白龜湖濕地公園、白龜山水庫等河湖水系水量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