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農村水利處 2020年5月6日

內容摘要
※ 引黃灌區春灌順利完成
※ 水利廳組織開展測控一體化閘門現場(野外)工作環境
測流精度檢定
※ 共商灌區發展之計
※ 水利廳研討部署全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及基層水利服
務體系建設工作
一、引黃灌區春灌順利完成
2020年一季度全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2.7℃,氣溫異常偏高,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成,引黃灌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6成,入春較早,物候期較往年提前3天左右。為應對特殊天氣狀況,自治區水利廳提早謀劃、周密部署、科學調度,全力做好春耕生產供水保障工作。
一是嚴格用水總量控制。自治區制定印發了《2020年寧夏水量分配及調度計劃》,明確全區用水總量為65.325億立方米,分配到自治區5市22個縣(市、區)、27處取水口,確定了引黃灌區各骨干渠道開停灌時間,提出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等水量調配具體要求。二是做好各項供水準備工作。堅持早行動、早部署、早落實,指導各縣區將年度用水指標細化分解到鄉村和干渠直開口,制訂灌溉調度方案。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開展水利工程、泵站機電設備設施維修養護,投入3300余萬元,完成了51座泵站、342臺機組的檢修保養、709公里渠道的維修養護,加固改造險工段49處,確保各大干渠按計劃供水。開發使用“巡渠通”APP,實現渠道巡查信息化。三是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印發《致灌區群眾的一封信》,到集市、鄉村,進農戶家中宣講水情和節約集約用水知識;對各大干渠進口測流斷面、測流設施等進行信息化更新改造,提高引水測流精度和時效性;協調地方水務部門與農業農村部門及用水戶,開展灌區作物結構調整、壓減高耗水作物面積、啟用高效節水灌溉設施等工作。四是及時開灌保障民生和生態用水。采取提前開灌、錯峰補灌等措施,確保灌區均衡受益,助力脫貧攻堅。3月18日緊急啟用鹽環定揚水工程、鹽池縣隰寧堡和杜窯溝調蓄水庫提前供水,有效解決了甘肅省環縣和陜西省定邊縣35萬老區人民生活用水之急。針對沙坡頭區南山臺揚水灌區果樹連續兩年遭受晚霜凍災問題,3月20日沙坡頭南干渠開閘放水,比原計劃提前20天。針對銀川市、石嘴山市生態環境、城市綠化亟需補水等問題,唐徠渠于3月29日提前7天開閘放水,向典農河、沙湖等湖泊濕地實施生態補水,有力維護生態綠洲生命健康。4月1日,承擔著我區中部干旱帶脫貧攻堅供水任務的固海、紅寺堡、鹽環定揚水系統相繼開機上水,引黃灌區春灌工作全面展開。
截止5月3日,灌區引水6.34億立方米,已灌面積280萬畝,全面完成春灌任務。完成湖泊濕地生態補水0.47億立方米,占全年計劃的17.9%。
二、水利廳組織開展測控一體化閘門現場(野外)工作環境測流精度檢定
4月14日,麥山副廳長主持召開測控一體化閘門現場(野外)工作環境測流精度檢定技術方案評審會。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計量中心王宏波處長應邀出席會議。會議聽取了寧夏水利科學研究院關于測控一體化閘門現場(野外)工作環境測流精度檢定技術方案的匯報,對測控一體化閘門測流精度檢定技術方案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會議指出,測控一體化閘門建設是灌區現代化改造的重要任務和關鍵技術。對測控一體化閘門測流精度進行檢定,保證測流結果可信、可用,是實現灌區水費計收公平、公正、公開的重要途徑,是推進灌區節約用水,提高灌區農田用水配置水平,實現按需配水的必要條件。按照國家計量器具的使用規范、管理和檢測規定等要求,自治區水利部門應加快制定寧夏地區測控一體化閘門選型選材、建設實施、管理運用等方面的地方性規范標準,并重視頂層設計,形成技術體系。水科院、各渠道管理單位要準確把握測控一體化閘門“測的準、控的住”的本質要求,通過大量的調查、分析、研究以及科學試驗,扎實做好測控一體化閘門測流精度檢定工作。
會議明確,一是水科院提出的測流精度檢定技術方案基本滿足工作目標及任務要求,技術原理、測試范圍、測試方法、成果運用等符合實際,根據會議精神進一步完善后可以在灌區開展運用。二是方案中還需補充背景資料、測流量水現狀、方案比對等內容,增加可移動式無喉道、量水堰測流等方案比對內容,對一些不確定的重要檢定參數,如流量出現頻率、測流持續時間、精度差值容許范圍須進一步討論后確定,提升方案科學性。三是檢定標準應該按照自流和揚水灌區分類制定,對于結果(差值范圍)是否符合行業標準,要進一步通過試驗論證、現場比測等方式確定,最終結果應得到市場認可。四是要進一步明確測流精度檢定技術方案實施、數據檢定、成果驗收等各環節工作對應的責任單位、具備的資質等條件,明確各方職責,統籌多方力量,推進測流精度檢定工作。
會議強調,一是要按照“分區、分類、分級、分時段、分步驟”原則,有序推進今后測控一體化閘門建設、檢定、驗收工作。(分區指按自流灌區和揚水灌區劃分;分類指按測流方式不同區分,包括測控一體化測流、人工測流、無吼道量水堰測流等;分級指按閘門進口設計流量大小不同區分;分時段指按夏秋灌、冬灌等時段區分,兩時段黃河含沙量不同;分步驟指統籌、系統安排今后工作,按年度、分節點布置具體事宜)。二是要充分考慮中國灌區協會李仰斌等專家和與會人員的意見建議,對測流儀器的應用、測流斷面的選擇、測流場的設置等做進一步比較論證,要用科學可靠手段檢驗儀器,檢定方式、結果要科學規范。三是要建立測控一體化閘門測流技術體系,制定測控一體化閘門建設管理辦法,加強頂層設計,為更好地指導后續工作奠定基礎。今后,所有設備必須具有出廠檢驗合格標準,并通過相關部門的認定。四是要加快測控一體化閘門計量認證和測量水成果互通互認工作,渠道管理處要積極配合水科院做好末端比測,形成比測記錄,在測量精度符合有關規定規范的情況下,由水科院做為第三方出具結論性材料,為測控一體化閘門驗收提供依據。五是水科院要把測控一體化閘門測流精度檢定作為寧夏引黃灌區一項重要科研課題來研究,成立專家組和專項工作小組,強化技術支撐;灌區管理單位要積極配合、主動參與,協同推進測控一體化閘門測流精度檢定等工作。
三、共商灌區發展之計
4月22日,農村水利處、秦漢渠管理處、利通區水務局共同召開秦漢渠灌區利通區灌域工作座談會,共商灌區發展之計。會議一致認為,渠道管理單位與地方水利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協作,建立長效協調聯動機制,著力打造水管單位供水管理和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用水管理的“大農水”管理體制,更好地為灌區服務,推動灌區高質量發展。
一是要堅定現代化生態灌區的目標和方向。把建設現代化灌區做為灌區供水管理單位和水務部門重中之重的工作,統籌推進“水權管理、改革農業水價、多元化投融資、專業化運行管理”四大機制建設和“渠系配套測控一體化、田間推廣高效節水灌溉、灌區管理信息化、治理水生態水環境”四大工程建設。二是不斷提高供用水管理水平。要對標一流,改進工作作風,切實踐行“忠誠、干凈、擔當,科學、求實、創新”的新時代水利精神。大力推進灌區標準化建設,做好灌溉面積測量、渠道環境整治、定期開展水質檢測等工作。借鑒紅寺堡區“互聯網+農業供水”模式,搭建統一的水費在線收繳平臺,進一步規范水費收繳,實現“交明白錢、淌放心水”,形成全民參與監督的格局。三是加強水資源管理。今后灌區供水用水水量數據主要依據已安裝的計量設施,減少人為因素干擾。按照堅持“誰建設、誰負責”的原則,全面排除設備故障,確保閘門能控能測,數據準確。四是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和后續建設工作。搶抓中央擴大內需和重大水利項目建設年的歷史機遇,認真梳理建設需求,加快推進水利項目前期工作。五是共同推進農村水利改革工作。積極推進末級渠系農業水價改革和“水協會”重組工作,強化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保證農田水利工程良性運行。切實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改變群眾固化觀念,提高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供水服務,積極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助力利通區奶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六是共同打造亮點、培育典型。建議由利通區水務局整合項目資金,建設統一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將秦漢渠管理處的信息化管理模塊納入其中,將測控一體化閘門縣級管理平臺與管理處的平臺進行融合和數據共享,做好權限分配,完成測量數據的互通互認。堅持骨干與田間一體化、供水與產業一體化,在總結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統籌規劃,協同謀劃,進一步鞏固成果,打造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現代化灌區建設典型經驗。
四、水利廳研討部署全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及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4月23日,麥山副廳長主持召開座談會,研討部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及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各市縣區水務局負責人、自治區發改委價格處負責人參加了會議。自治區灌溉排水服務中心通報了全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鹽池縣、利通區、紅寺堡區和平羅縣作了交流發言,廳農村水利處對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等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會議認為,目前我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正在有序推進,但依然存在認識不到位、對政策把握不準確、基層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會議要求,一是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按照自治區“今年暫不調整骨干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加快推進末級渠系農業水價改革”的總體要求,各市縣要抓緊出臺末級渠系水價調整相關政策,已經完成水價批復的縣(區)要進一步制定好水價執行方案,積極推行新水價政策;已經完成水價成本測算和監審的縣(區)要積極主動對接當地發改部門,盡快提交政府研究批復;正在進行成本測算的縣(區)要細化任務,倒排日期,嚴格時間節點,加快完成供水成本監審、審批等工作。二是健全基層服務體系。按照中央機構改革要求,各級水利部門要切實履行農田水利工程的運行管護監管職責,確保農田水利設施良性運行。結合有關改革和政策要求,各市縣要對農民用水合作組織進行優化重組,鼓勵以鄉鎮為單元組建大協會。積極鼓勵、培育專業化運維公司承擔農田水利工程的運行管護,推行農田水利運行管護市場化、專業化、物業化。三是做好已建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運行管護和驗收工作。各縣區要高度重視自治區黨委巡視反饋問題的整改工作,按照《自治區水利廳關于加快農村水利項目驗收加強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寧水農發〔2020〕7號)要求,抓好工作落實。四是加快推進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F代化生態灌區建設是寧夏引黃灌區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和總目標,要對照《自治區關于加快推進引黃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統籌工程建設和機制建設,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和管理改革等工作。五是扎實開展農業用水整治行動。各縣區要積極配合完成灌溉面積詳查工作,準確掌握灌區灌溉供水邊界范圍,詳查細化到直開口、鄉鎮、村隊等用水單元,解決配水面積不實和田間水費分攤不公的問題。推進“互聯網+農業灌溉”模式,推行農業水費電子收繳方式,規范繳費收費流程,實行統一專用電子發票,糾正搭車收費和亂收費現象。各縣區要抓緊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六是做好水利項目前期工作。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及時準確提出建設需求,對照《2020年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指導目錄》,完成規劃或可研報告的編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