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投資16.1億元,實施鞏固提升工程3697處,受益人口375.3萬人;
全市集中供水率達87.5%,自來水普及率達80.5%,分別較上年度提高0.5個百分點;
核查出的523戶1471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不達標問題全面解決,184.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實現清零銷號。
2019年,重慶市把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全力推進解決農村居民儲水、供水和水質達標問題。

過去,重慶部分人口難以實現飲水安全保障,部分村組飲水安全保障質量不高,部分村組未建立可持續長效機制等一直是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存在的痛點。
為滿足廣大農村群眾飲水需求,為鄉村振興戰略行動提供飲水保障,使廣大農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穩定和安全的飲用水,重慶市積極作為,多措并舉保障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作順利開展。
因地制宜 因村實施
重慶市水利局局長吳盛海介紹,2019年,重慶全面推動全市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解決“吃水難”問題,有效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全市根據各區縣各村鎮實際情況,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則分散,堅持集中供水與分散供水相結合,因地制宜,“多元化”攻堅飲水安全保障難題。

榮昌區位于重慶市西部,全區地貌以淺丘為主,屬重度缺水地區,為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自2005年起,榮昌區開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通過紅層找水實施了一大批分散式打井工程,讓百姓“有水吃”。2008年以后,通過實施中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解決農村供水安全長效穩定的問題。從分散供水到集中供水的變遷,榮昌區陸續建成36處20噸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實現了老百姓從“有水吃”向“吃好水”轉變。截至2019年7月,全區共建成處理能力20噸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36處,農村自來水用戶達到35.31萬人,農村集中供水率達85.2%,自來水普及率達81.3%。

石柱縣萬朝鎮屬于山區向丘陵過渡地帶,沿溪鎮地處長江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地勢海拔比較偏低。枯水季節嚴重缺水,大多數村民飲用水都是原水,沒有系統的水質檢測和水處理。由于煤礦的開采、地表的工業污水、農業化肥、農藥、生活垃圾、畜禽糞便等污染,萬朝鎮、沿溪鎮村民飲水安全更難以得到保證。為徹底解決萬朝鎮、沿溪鎮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我市決定規劃新建萬朝鎮集中供水工程,日供水規模2000m3/d,該工程于2018年11月動工建設,同年12月底實現了原水供應沿溪鎮坡口、新陽、陡巖等村,于 2019年12月底全面完工,解決萬朝鎮及沿溪鎮共5075戶18656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萬盛經開區部分鎮無骨干水源工程,水資源缺乏,為解決該部分農村居民飲水問題,萬盛經開區大力發展跨區域調水工程。從青年鎮毛里水庫利用多余水資源,將該部分水資源通過調配的方式引至處于南桐鎮的桐梓溝水廠,跨區域調水以解決該區域1.1萬人的飲水問題。
成立協會 村民自治
重建輕管一直是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中存在的問題之一。群眾積極參與自我管護是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實施的關鍵。
石柱縣堅持群眾參與,實行村民自治管理。按照一村或一工程確定管理模式,讓村民積極出謀獻策并參與協會管理,召開會員大會,選舉協會會長、副會長、管水員等人員,討論協會章程、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等,通過“一事一議”確定用水水價、底噸水價、入戶費等。對人為破壞飲水設施、不繳納水費的,按村規民約和協會制度進行處理。河嘴鄉同心村成立村人飲協會,落實專職管水員1人,對群眾開展宣傳引導,重點“啃”好調水、收費兩大難點;針對全村區域性供水不均衡等問題,對全村各取水點的出水量和可建飲水池的地方開展詳細排查,結合農戶散居實際,經過征詢群眾意見和反復走訪論證,按照“高低相間、遠近相適”原則,先后合理規劃飲水池、水廠、管道線,確定了11個水源點,落實了飲水池(水廠)建設方案,實現了從單個水池(水廠)供水向區域性聯通再向全村互聯互通的轉變,保障了全村會員用水,體現了公平公正。

梁平區強化協會(村組)運管。推行“合約化”管理模式,協會(村組)與用水戶簽訂協議,用水戶負責入戶供水設施安裝、按期繳納水費等,協會(村組)負責制水供水、維修維護、水費收取、賬務公開等,做到權責清晰、管理規范、過程透明。推行民主決策、自我管理,按照“一事一議”方式,共同商定水源保護、制水供水、維修維護、財務管理等制度,引導用水戶積極參與供水過程監管,實現共商共建共管。
村民自治是基礎。大力宣傳協會“村民自治”,以村為單位,落實專人專職負責,提供管理服務支持,統籌安排村民委員會專人統一收費、統一管護,統籌解決好人的問題。以區縣為單位,建立縣、鄉、村、社、戶五級監管服務信息系統,適時跟蹤飲水安全保障系統運轉情況,統籌解決好后續管護可持續性問題,廣泛征詢群眾意見,讓村民積極出謀獻策并參與協會管理。
以水養水 探索工程運行管理長效機制
農村飲水安全建設,是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和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大,運行成本高,既不能完全依靠國家,也不能給農民帶來過多的負擔。要繼續完善政府投入為主導、農戶自愿投入為基礎、其它經濟組織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2019年4月,重慶市印發《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試點實施方案》,在渝北區、巴南區、榮昌區、銅梁區、梁平區等12個區縣試點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并探索工程運行管理長效機制和運營模式。

梁平區堅持多渠道籌集資金,補齊資金短板,切實解決“長期運營難”。堅持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統一,探索創新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長效運營機制,實現水廠自主經營、自身維持和自我發展。建立價格調節機制,有效“造血”。按照“補償成本、保本微利、公平負擔”原則,綜合考慮管理、維修、折舊等費用,以“一事一議”方式,商定供水水價,確保水價維持合理區間。推廣“基本水價+計量水價”兩部制水價,探索推行基本水價預收制度,降低收費難度,提高水費回收率;建立財政補助機制,適度“輸血”。針對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運營成本高的問題,區政府建立了財政專項補助機制,出臺《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補助方案》,根據工程運行情況,按照每座每年2~3萬元標準,對全區106座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實行精準補貼。消毒藥物實行財政兜底,統一免費配發,實現零費用、全保障;是建立政策扶持機制,充分“活血”。以鄉鎮(街道)為單元,探索政府購買服務,充分利用農村公益性崗位加強農村飲水工程管理,解決管理人員的后顧之憂,逐步推進農村供水專業化管理和服務。全面落實電價優惠、稅費減免政策,降低工程運行成本,減輕用水群眾負擔。
巴南實施兩托模式。在產權歸屬不變的前提下,對6處村級集中式供水工程,推行國有供水企業從源頭到龍頭的“全托管”,實現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用水“同質、同價、同服務”;對20處村級集中式供水工程,推行國有供水企業從水源到出廠水的“半托管”,按城市水質半價水費為村民保障供水。

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重慶市以小水電清理整改為重點,著力推動綠色水電建設。抓緊推動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近期重點完成培訓、綜合評估、“一站一策”方案編制,盡快啟動分類整改,為2020年完成清理整改任務奠定堅實基礎。堅持問題導向,抓緊完成我市東北部生態涵養區和巴南區五步河及一品河涉及的小水電生態流量不足問題整改。同時,抓緊推進小水電扶貧工程建設、增效擴容改造項目實施和績效評價、綠色小水電創建,力爭新增裝機3萬千瓦。以重點中型灌區配套建設與改造為重點,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力爭完成墊江利民、梁平西山等10處中型灌區建設,力爭新開工建設15處重點中型灌區。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我們只要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真扎實干,把總書記視察重慶的殷殷囑托銘記在心里,落實到行動上,就能打贏這場硬仗!”重慶市水利局局長吳盛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