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隨著位于北京市稻香湖水廠的北控水務北京智慧控制中心接入智慧系統開始試運行,北控水務自主研發的智慧云(BECloudTM)“1+N”組團式智慧管控模式實現在北京地區的落地,開始從原有傳統管控模式向智慧化、精細化管控轉型升級。
智慧水務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水務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已成業內共識。北控水務早在2017年就開始智慧水務布局,兩年來,通過對多年積累的運營管理數據深度挖掘,以及對水廠運行規律、機理模型的深入透析,北控水務在云端構建了北控水務智慧大腦(BECloudTM),并以此為依托形成 “以一個集控中心輻射多個水廠”的“1+N”組團智慧管理模式,通過建立項目物聯網平臺,實現運營大數據的收集以及交互、落地,達到遠程支持和監管的目的,使相對集中的各水廠以區域為中心,形成集群效應,提升管理效能。
2018年,北控水務完成大嶺山“1+N”組團試點建設,依托管理模式創新,實現減人增效、高效管理及安全保障,效果初顯。2019年,全部完成下屬東、西、南、北、中五個大區的智慧水務“1+N”組團管控模式的智慧水務平臺搭建。
北京智慧控制中心可通過對北控水務在京業務鏈條的集中監控,實現項目運營的集中管理,以及設備和維護等資源的集中調配,提升管理效能。
此次北京智慧控制中心的成立,代表著北控水務北部大區在完成1+N管控模式基礎設施建設后,在管控模式上的配套升級。“1”即是設立在北控水務稻香湖水廠的智慧控制中心,“N”是指北控水務位于北京區域的稻香湖、北苑、沙河、昌祥、潭柘寺、軍莊等6座水廠,以及40余個村污項目、7個泵站和2段河道水環境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對各個水廠及項目的設備設施、儀器儀表、工藝流程、人員組織等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展示和智能化處理,最終實現北京區域項目的管理集中化,從而使在京項目達到運行更加穩定、維護更加到位、管理更加精細的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在京項目借助互聯網云上大數據支持,實施調配共享資源,實現了多廠自動化運行,在保證首都市政基礎設施安全高效運營的基礎上,極大程度降低了復產復工的聚集性風險。
截至目前,北控水務智慧水務管控已覆蓋了旗下130余座水廠、200余座鄉鎮處理站,250余座泵站,1600多公里管網。未來三年,北控水務將堅持“雙平臺”戰略,聚焦經營性資產的卓越運營,在“專業運營管理能力”端持續發力,與生態能力、工具能力有機融合,保障產品和服務力升級、產出和交付力升級,建立起多類型高效產品形態,實現項目管理能力的普遍提升;借助五大區及下屬業務區,建立“1+N”管理方法,形成試點與推廣多業態、多層次的結合,加快平臺能力沉淀,實現能力提升,為鋪開二次增長新賽道積聚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