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本市將加強農村供水規范化管理工作。2020年年底前,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收費率力爭達到90%以上,京郊將告別“農水白用”歷史。
“過去幾十年,農用井是不用交水費的。”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很多京郊的農業用水都是地下水,持續干旱加上超采地下水,導致當地地下水位持續下降。
北京是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城市,按照“農業用新水負增長”的硬約束,農業要量水發展。因此,從2014年開始,本市啟動了最早一批農業水價改革,房山、順義、通州部分村鎮成為試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京郊其他地區的農村供水規范化管理仍需加強。
2020年,市水務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制定了《北京市進一步加強農村供水規范化管理2020年行動方案》,指導各區開展農村供水規范化管理,全面落實水費收繳工作,培養農村居民節水、惜水意識,轉變用水習慣,提升農村生活用水的精細化、智能化、現代化管理水平。根據“行動方案”,本市將分階段推進農村供水定價和計量收費工作,2020年4月底前,將對千人以下供水工程全面定價;2020年年底前,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收費處數達95%以上,收費率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