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個“世界水日”,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布了《“母親水窖”品牌影響力和社會價值評估報告》。
據介紹,2000年,為配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全國婦聯、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電視臺聯合發起,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組織實施“母親水窖”項目,旨在幫助飲水困難地區婦女及家庭解決飲用水困難。
報告顯示,20年來,項目內容由早期的以家庭為單位建設集雨水窖,逐步發展為以水窖為龍頭,集沼氣、種植、養殖、衛生、庭院美化等為一體的“1+N”綜合發展模式;從重點解決群眾生活用水困難到解決人畜用水、生產用水,積極推廣并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加強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
2011年,在總結“母親水窖”項目實施10年成就的基礎上,根據農村飲水實際及項目發展規劃,進一步確立了安全飲水工程、環境衛生、健康教育三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延伸開展了“母親水窖·校園安全飲水”項目。
2018年,項目進一步升級,將環境衛生治理、水源保護和賦權婦女結合起來,開展了幫助居民改善生活環境和提升水源保護意識的“母親水窖-綠色鄉村”項目,成為促進水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實踐。
20年來,“母親水窖”項目為解決中國農村“吃水”問題、助力農村婦女脫貧發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也獲得珍貴的榮譽。項目先后被載入《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白皮書》《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狀況白皮書》,2005年榮獲首屆“中華慈善獎”,2015年國際編號207715號小行星被命名為“母親水窖星”。
截至2019年底,“母親水窖”項目在以西部為主的25個省(區、市)修建分散式供水工程13.97萬個,集中供水工程1890處,校園安全飲水項目939個,共318萬余人受益。
報告顯示,“母親水窖”項目的社會回報率是5.6,即投入1元錢,可獲得5.6元的產出,經計算,該項目自實施以來實現社會價值約為42億元人民幣(剔除通貨膨脹因素)。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表示,今年,項目將開展多樣態的活動,特別是重點開展公益探訪活動,展示項目實施地群眾通過項目發生的生活變化,從20年前“吃上水”到20年后的“健康用水”,以及未來“水滋養的幸福生活”,推動公益理念深入人心,讓更多人可以從不同層面參與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倡導全社會形成“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愛護水源”的良好社會風尚。同時,持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