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咱們這輩人喝上了長江水!再也不怕天旱、塘干、井枯了!”“和原先小水廠的水比,原來一噸2.6元,現在減了3毛錢,水質好了價格反而便宜了!”……
你一言,我一語。節日里,安徽樅陽縣雨壇鎮合響村,對于喝上來自長江的自來水,村里人打心眼里歡喜。
樅陽就在長江北岸,卻飽受飲水之困。村里60多歲的汪大爺向記者細數了自家吃水艱難史:最初吃塘水,這是望天水,最怕天旱;第二階段,井水和塘水搭著吃,井打得淺,水質易被地表影響,堿性重;第三階段,吃自來水,都是小水廠,水質差、量不穩,開戶費和水價都不便宜。“雖然一階段比一階段好,但大家還是不滿意,問題多抱怨更多。”
“汪大爺說的不假,2016年,我到縣里來工作,全縣上訪投訴中,涉及自來水占七成。”縣委書記劉亞東摸完底壓力更大了:37個遍布鄉鎮的小水廠,要取締不是一件易事;擴建、新建水廠,農村管網合并或新鋪,個個要真金白銀。“民意所向,不干也得干,辦法總比困難多。”
干就得干徹底。2017年3月,樅陽全面啟動農村自來水并網改造工程,承諾3年內城鄉供水同網同質同服務。
干就得敢創新。縣里創新采用PPP方式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和北京首創合作成立樅陽首創水務公司,籌集到18.65億元,解決了資金難題。
干就得啃硬骨。縣直單位分別包保一個鄉鎮,成立“尖刀班”,集中辦公,確保工程穩步推進。
去年8月,樅陽縣自來水公司水廠產能擴容完成。全縣累計鋪設主干管300多公里,支干管1000多公里。2019年實現供水鄉鎮全覆蓋,2020年確保完成到村到戶全覆蓋,城鄉供水一體化“大動脈”完全打通,結束“住在長江邊,不飲長江水”的歷史。
“湯溝水廠去年12月30日投產制水,直接從2.3公里外的長江龍堤段取水,目前只剩污泥處理系統在建。”鼠年新春,縣農村自來水并網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章杰一點不輕松,跑的最多的就是湯溝水廠,督戰水廠后期建設。
為了讓百姓喝上“廉價水”,縣里決定把過去開戶費3000元統一降至2000元,把水價每噸2.6元降至2.3元,這樣每年可為全縣60萬農民減少水費支出600萬元。“說千事不如干一事。政府干自來水這個事,咱老百姓滿意!”說著,汪大爺豎起了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