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之一,也是國家實施脫貧攻堅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匯川區按照“橫向到底、縱向到邊”思路,持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著力提高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證率,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2018年以前,金星社區紅河村民組村民生活用水匱乏,尤其是農忙時節,‘喝水難’更為嚴峻。”董公寺街道黨總支委員姚修光說,因紅河村民組灌溉用水管道與飲用水管道未分離,村民飲水難,安全飲水更難。

2018年12月,金星社區紅河組下溝飲水提質工程改造動工,分離農用輸水管道與人飲輸水管道,并安裝專門的過濾消毒設備,提升水質,不僅為村民引來了“安全水”,更引來了“幸福水”。 筆者采訪時走進村民家中,看見廚房水管中流出的水干凈清澈。 紅河組村民姚少茂在村內開有一家避暑山莊,每至夏秋季節,避暑游客激增,用水需求大。飲水提質工程實施后,不僅飲水安全,還能滿足人流高峰時期用水,讓他十分滿意。

“水質跟礦泉水差不多,可以直接飲用,24小時供水,也不用擔心缺水。”姚少茂笑著說。 同樣存在飲水難題的,還有董公寺街道田溝村大埡口村民組。該村民組是典型的資源性缺水村落,“經得起十日雨,經不起十日晴”是大埡口村民組嚴重缺水的形象描述。 2016年,匯川區投入近85萬元,從位于團澤鎮群興村的仁江河段取水,建設全長約13公里的輸水管道,讓涓涓清泉流入了大埡口村民組的大水池中,實現村民、轄區企業、學校用水全覆蓋,4000余人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解決,村民依靠小水窖度日的情況也不復存在。 “以前吃水困難,家家戶戶都修了小水窖蓄水,現在在家打開水龍頭就能吃到干凈的水,真的太好了!”董公寺街道田溝村村民羅正才樂呵呵地說。

董公寺街道金星社區、田溝村安全飲水問題的有效解決,只是匯川區扎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縮影。 近年來,匯川區持續推進“渴望工程”“解困工程”“機井地面配套工程”,以及“十二五”期間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期間的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截至2019年,該區已建成飲水安全工程1195個,農村供水工程受益總人口達36.4579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均達到96.51%,供水保證率達95%,全區農村飲水不愁、“來回往返1公里,垂直距離100米有水源保障”的目標得以實現。
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