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濟南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姜濤到12345接聽了市民來電,就全市城鄉河道、農水、城水、泉水保護、污水處理及節水等涉水熱點難點問題,與市民進行了溝通交流。

研究建設佛慧山、小嶺區域生態補源
泉水是濟南的靈魂,而大氣降水是泉水水位主要影響因素之一。今年以來,濟南降水偏少,當前泉水水位仍然較低。據姜濤介紹,在保泉方面,濟南將根據泉水水位變化,實施《保泉應急預案》,采取補源、控采等綜合性保泉措施,努力保持泉水水位相對穩定。同時,通過建設完成旅游路水廠、東湖水廠,加大東部城區水源置換力度,停采歷城、高新等區域部分地下水。計劃利用3年時間封停現有市政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自備井,今年以來共出動執法檢查571人次,封閉淺層井31眼,減少地下水開采100余萬立方米。
此外,在玉符河、興濟河、歷陽湖等已有補源點基礎上,研究建設佛慧山、小嶺區域生態補源。還將建設完成泉域范圍內75個地下水水位監測點,進一步提升泉水保護的預見性和保泉供水的科學性。
利用APP巡河湖62.8萬次
巡河頻次保持全省首位
濟南全面實行河湖長制已經有兩年多。目前,全市各級河湖長共4879人。其中,市級河湖長9人,區縣級河湖長104人,街鎮級河湖長755人,村居級河湖長4011人。
近年來,濟南嚴格落實河湖長巡河湖制度,采取“走遍、看遍、查遍”形式,對全市范圍內的河道、水庫、湖泊進行突擊檢查和隨機抽查,轉辦各區縣問題166處并全部解決。全面推動各級河湖長巡河湖活動,全年累計開展4次定期和多次不定期暗訪督導工作。截至12月上旬,全市各級河湖長、河管員運用APP終端巡河湖達62.8萬次,巡河頻次始終保持在全省首位。
去年以來,全面啟動劃線定界、清違整治、秀美河湖、精細管護、共管共享“五大行動”,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到“有實”。其中,河道清違整治專項行動,累計清理阻水林木、蔬菜大棚達16700余畝、違章建筑330處,有效保障河湖防汛安全,優化了生態環境。
接下來,濟南將通過深入開展河湖劃界工作,逐步建立范圍明確、權屬清晰、責任到位的管護體系,為全市河湖規范管理、依法管理夯實基礎。
濟南成功申報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獲中央補助資金3億元
水生態環境市民非常關心的問題。近年來,濟南以小清河綜合整治攻堅戰為抓手,完成了17處污水溢流口整治,對5037個小區院落排水設施進行了普查,檢測管線7700公里,前后引河、山化溝2處老舊片區雨污分流改造試點以及羊頭峪西溝、萬盛大溝等雨污分流工程加快推進,建成開放小清河風貌帶5個標準段。
今年9月以來,辛豐莊斷面水質由地表水V類標準提高到Ⅲ類標準,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上半年,濟南水環境質量指數居全省第一名。10月,濟南還成功申報第三批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獲中央補助資金3億元。同時,根據《山東省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方案》安排,完成了全市區縣級以上河湖劃界工作,年內出臺了《濟南市河道管理條例》地方性法規,為今后河湖規范化管理、依法開展清違整治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