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53萬多人口中,農業戶籍有近44萬人。在農村地區,飲用水安全嗎?改善農村居民飲水條件是民生所需、群眾所盼,一直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的民生問題,自2003年以來便不斷擴大受益面,常年被列為政府十件實事之一。去年,我區編制完成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規劃(2018年-2020年),要在三年內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時針走到2019年末,農飲水工程進展如何?現在隨記者一起盤點過去、了解當下、展望未來。
瞄準水質和水量
把“有水喝“提升到“喝好水”
根據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規劃的前期調研,2018年5月以前,我區近44萬農村人口中,54%通過單村單點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25%由杭州臨安自來水有限公司所屬5座水廠供水,17%通過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4%通過聯村供水工程供水,可以說100%實現了“有水喝”。這是2003年以來,我區積極響應浙江省“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及“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等工作,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規劃要做的,則是實現“喝好水”。好水的標準是什么?就是以水質和水量達標為出發點,努力實現城鄉同質飲水。這是一個達標提標工程。
要解決問題,先要找準痛點。根據我區一半以上農村人口仍為單村單點集中式供水的現實,區水利水電局以“擴網優先、能聯則聯、單村單點補充”的原則,大膽打破鎮、村行政區劃界限,重點發展規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以切實提高農村飲用水的供水保證率和水質達標率,逐步形成“大水源、大水廠、大管網”的供水新格局。通過三年時間,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新增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人口28.4萬人。這個工程涉及18個鎮街208個行政村,鋪設管網總長4000余公里,農村飲用水規模化供水率將由原來的25%提高到80%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水質達標率達到90%,集中供水率達到99%,供水保證率達到95%。這一任務量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
今年是三年規劃的第二年,至年底,累計完成投資10.4億元,完成供水工程66處涉及119個行政村,新增受益人口14.9萬人。
號準脈點“擴網、聯村、單點補充”
讓農村規模化供水人口提升到80%以上
冬天的山核桃林分外靜謐,點綴其中的山塘水庫,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島石鎮仁里村這個與安徽接壤的小山村,也是如此。這里有噴洞水庫和深坑山塘,經檢測水質優良,因此一個新建的聯村供水工程選址于此。
這一工程名為島石聯村供水工程,占地面積4畝多,日供水規模2000噸,11月底已實現調試通水。單看工程名字,你想像不到這里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自來水廠,絮凝、沉淀、過濾、消毒等凈水工藝,這里都有。集成了取水工程、水廠工程和輸配水管工程的聯村供水工程,是廣大農戶身邊的自來水廠。
仁里村大園32號門前,新的自來水管網已經入戶,每戶還新裝了一只水表。能喝上自來水,農戶周銀莊說“當然好”,但是她也表達了自己的擔心“以前我們村的水只供自己村,現在要多供四個村,水壓會不會不夠”。
區水利水電局農飲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工程目前供水范圍為仁里、太平里、山川、島石和江川五個行政村,總供水人口10516人。但是大可不必擔心水量,到2020年底,這里將只供水仁里、太平里村,其余村將并入島石鎮的集鎮管網。“不但水質要達標,水量也一定管夠,都經過充分調研和科學設計。”
記者了解到,結合臨安實際,我區農飲水達標提標三年規劃主要通過三種模式來實現。一是聯村供水工程,如島石聯村供水工程。它以已建的水庫(山塘)為供水水源,綜合考慮水資源條件、人口密度、經營效益等因素,合理確定供水范圍,打破地域界限,新建跨鎮村的規模化供水工程。全區三年行動規劃目標為新建聯村供水工程13處,新增受益人口7.78萬人。至年底建成11處。
二是單村單點供水工程,針對地處偏遠、人居分散、水源條件有限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工程內容主要包括完善制水工藝、改造供水管網、增設安防設施、美化廠區環境等。如太湖源鎮指南村,人口僅600多人,地勢特殊,擴網和聯村難度都較大。今年這里實施單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工程,在充分考慮到農家樂規模擴大后,高峰期用水需求大。該工程供水規模為365噸/天,計劃投資301萬元,受益農戶681人。全區三年行動規劃目標為新建單村單點供水工程67處,新增受益人口6.16萬人。至年底建成40處。
受益人口最多的則是管網擴網模式。指充分利用現有城鎮水廠供水能力或新建(擴容)城鎮自來水廠,與區域供水整合銜接,最大限度向農村進行管網擴網。今年投入使用的於潛鎮紹魯片聯片擴網供水工程,就采用了管網擴網模式。該工程包括引水工程、提升泵站工程、輸水干管工程、紹魯村配水支管工程、鶴村配水支管網工程等,能對后渚村下轄的鶴村自然村、田干村、光明村、紹魯村及潛東村進行供水。全區三年行動規劃目標為新建管網擴網供水工程23處,新增受益人口14.45萬人。至年底建成15處。
尤其是預計明年建成的龍崗自來水廠,可以說是三年行動規劃中的“大手筆”,總投資概算近9億元,年底前完成水廠主體結構建設和水廠至昌化鎮的輸水主干管鋪設。龍崗水廠及配套輸水管網建設項目涉及清涼峰、龍崗、昌化、河橋、太陽、潛川、於潛、天目山、玲瓏等鎮街,可全面提升中西部農村飲水安全標準,而且同步解決里畈水庫加高擴容工程施工期間的主城區供水問題,遠期甚至可作為主城區備用補充水源。
找準痛點“審批、土地、資金缺乏”
把關鍵小事提升為頭等大事
農飲水工程涉及千家萬戶,點多面廣,地形不一,自然也遇到不少阻滯。第一道門檻便是審批程序,由于涉及發改、財政、規資等多個部門,流程一般要1年甚至更長。
在農飲水工程推進需爭分奪秒的現實情況下,區水利水電局創新實施“三種模式打包一次審批”方式,將規劃內實施的所有項目統一打包進行可研審批,將原本需1年完成的審批周期縮短到4個月。
還有土地選址問題。如仁里村的島石聯村供水工程,區國興集團作為建設單位,前后選址半年,方才最后敲定。“首先選址不能離取水口太遠,和下游村莊也要有一定落差,同時還要保護好農保田。”建設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幾乎每個聯村供水工程的選址都有這樣的煩惱。而根據三年行動規劃,擬實施擴網、聯村、單村工程共計107處。區水利水電局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積極開拓思路,提出各類建議,如能否借鑒我省國土廳和省交通廳出臺的“四好農村路”審批模式,實行用地報備制,以解決農飲水工程建設用地問題。截止目前,2019年新建的28處單村供水項目已基本建成,其中22個供水站實現正常供水,其余6個正在調試供水。
資金是另一個突出問題。以往的單村或聯村供水,一般選擇水質優良水源地,經蓄水和沉淀,再向農戶輸送,沒有太多凈化手段,較為依賴先天水質。比如2018年5月以前,全區534處單村集中供水點中,配備消毒設備的供水點僅265處,消毒設備正常使用的點只有90處,有凈化設備的50處。而此次三年行動規劃,總投資達20億元,新建標準化水廠、投入一體化凈水設備,建設標準遠高于往年。資金從哪來?我區著力用好“兩大平臺”,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營,發揮自來水公司和農村水務公司的優勢和作用,強化資金統籌、工程統建、運維統管,一舉突破工作瓶頸。
目前兩個平臺公司作為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工程建設的“主力軍”,承擔管網擴網、聯村供水工程項目,投資額已占總投資的90%以上。單村單點供水工程的資金80%由區財政承擔,20%由鎮街自籌,大大減輕鎮村負擔。
拿準“先建機制,后建工程”
把長效管理提升為重中之重
工程建好了不維護,沒過幾年還得重來。投入了20億元資金的三年行動規劃,還會走這樣的老路嗎?
不同于以往一邊建設一邊摸索機制,我區按照“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原則,結合農村飲用水工作特點,出臺了《杭州市臨安區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等“3+3”政策體系,明確了建管兩套體系———專業建設、專業維護,全面提高工程建設與運行維護管理水平。
如明確了區國興集團為農村飲用水工程運行管理機構,全面負責農村飲用水工程的運行維護和管理。考慮到現有的536個供水站在今明兩年過渡期內的運維管理,今年6月,區農村水務公司委托鎮街招聘臨時管理員130人,區水利水電局對新聘管理員進行了業務培訓。6月底,管理員全部正式上崗,對全區現有農村飲用水工程進行統一管理,管理內容主要包括水源地巡查、設施設備操作、藥劑投放、管網巡查等,確保飲用水工程正常運行。
新建項目也充分考慮實際,擴網和聯村項目盡量采用自動化設備,實現24小時自動運行,諾大的供水站只需一到兩名值班人員。已投用的單村單點供水,由農村水務公司實行勞務派遣制,簡易問題就地處置。
同時,農村飲用水工程能否長效持續的運行,實現良性管護,關鍵在于水費收繳制度的建立和落實。我區已出臺了農村飲用水收費的統一標準,管網擴網、同網同價,玲瓏片價格為2.3元/噸,於潛片價格為1.5元/噸,昌化片價格為1.45元/噸,聯村供水價格為1.5元/噸,單村單點集中供水價格不低于1元/噸。落實一戶一表,全面收取水費的最終目的,是增強農戶的節水意識,減少污水的排放,以提高供水的保障率、降低對環境的污染,也是為了保障設施的正常運行,提高水質的達標率。據農村水務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后續運維方案已基本框定,明確了各相關單位的職責,不但是工程質量,后續管理也將實現城鄉同質標準,讓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這一項民生工程真正落地。
水管焊接
水廠凈水設備建設
河橋聯村水廠一體化安裝
島石聯村供水工程
天目山鎮閩塢供水廠
水廠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