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兒是老小區,管網老化、水箱滲漏,以前4到8樓白天供水斷斷續續,得等到深夜用水高峰過了,才能供上。”張先生家住建國南頭道街37號院。今年小區二次加壓水泵更換了,水箱換成不銹鋼材質的,儲水量達到60噸。他和鄰居們用水再也不愁了。
從2018年至今,哈市開展吃水難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維修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二次供水管線敷設約175公里,整合改造二次供水加壓泵站110處,完善了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約12.7萬戶居民告別“夜來水”等吃水難問題。
40多年老樓,告別了夜來水
“施工人員8月21日進場,23日完工。工程干了3天,困擾我們小區好多年的吃水難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南崗區漢祥街106號居民王先生說。這棟居民樓建成40余年,因年久失修、管線老化等問題,幾年前自來水水壓開始降低,白天5樓、6樓沒水,居民得等晚上用水高峰之后勉強才能用上水。后來,問題越來越嚴重:有時晚上也沒有水,甚至在夏天出現接連幾天沒水的情況。如今,小區實現正常供水,居民們也終于舒了口氣。
近年來,部分老舊小區吃水難成為困擾老城區居民的焦點問題——部分既有小區二次供水設施建成年代較久,設備管線出現老化損壞滲漏,再加上小區未配備水箱、物業棄管等諸多問題,造成居民家中難以正常供水。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全面摸底江南主城區存在吃水難問題情況,市住建局組織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區政府和哈供水集團,對江南主城區范圍內出現吃水難的點位進行了兩輪排查。
根據排查結果,去年8月,市政府印發《關于道里等五個行政區老舊吃水難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維修改造工程實施方案》,由市財政承擔非產權單位管護的二次供水設施改造費用,投資3.484億元,對324座泵站或點位的二次供水泵站集中進行改造。隨即,政府各相關部門、哈供水集團等齊頭并進,緊鑼密鼓推進老舊小區供水設施改造。
圖片來自于網絡
改造復雜施工難度大,專家坐鎮解難題
“與一般建筑工程不同,二次供水設施維修改造工程分散在全市各處,大部分集中在建成年代較久的老城區范圍內,具有點位分散無法集中管理、難以確定管線規劃路由、地下管網復雜易交叉、作業面窄小施工難度大等特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避免施工中損壞其他管線,每個點位都需要與10多家單位辦理管線會簽手續。
為盡快完成審批,市住建局連續組織了多次集中會簽會議,并與規劃、交管、城管等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加快進行線位規劃、占挖道路等相關手續審批,城管部門積極配合協調,推進各點位按相關規劃辦理前期手續……一個個項目由此實現扎實落地。
“二次供水設施維修改造,是改善市民生活的重大民生工程,不僅要優先滿足用戶對水質、水量的需求,還要做到安全可靠、因地制宜、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強調此輪改造的標準。
作為實施主體單位的哈供水集團和建投集團,委托專業設計單位,對每一個改造項目均采取現場勘測、一個點位一套方案的方式予以推進。同時,為解決個別改造點位遇到的疑難問題,給排水、結構、電氣等領域專家成立了二次供水設施維修改造工程專家指導組,從技術層面為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提供指導支持,保證達到讓百姓喝上放心水的預期目標。
明年將強化二次供水設施管護
為保證今后二次供水改造實施主體單位,采取相同施工措施,建成標準統一、信息數據接口規范化的二次供水加壓泵站,今年6月10日,由市住建局委托哈供水集團編制、并經過專家評審通過的《哈爾濱既有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技術導則》正式施行。這是一部為規范既有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提高改造工作建設和管理水平而專門編制的技術導則。
《導則》提出,施工要充分結合哈爾濱寒冷地區特點,設備設施、立管等選擇使用時應采用加溫、保溫技術手段;個別小區無改造空間、空間條件惡劣時,要運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在樓宇內建設小型一體化集成加壓試驗間,解決特殊環境下樓宇的吃水難改造問題……《導則》用統一標準規范全市既有小區供水設施改造,從根源上保障人民群眾的用水安全。
目前,主城區此輪二次供水加壓設備陸續投用,約12.7萬戶居民用上了符合標準、水量穩定的自來水。
“經過兩年的緊張施工,哈市吃水難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維修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明年哈市將著重加強對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同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對個別小區的供水管線、二次供水加壓水泵等供水設施設備進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