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自2018年起啟動新一輪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計劃全面提升北辰、薊州、寶坻、武清、寧河、靜海6個區2061個村、202.2萬人的供水質量,確定到2020年完成全部建設任務。
“我反映一個供水問題。我們村的自來水含氟量高,人們喝的時間太長,牙都變黃了。附近的村子已經改造完了,不知我們村啥時也能改造供水問題?”家住北辰區雙口鎮后堡村的徐先生打來熱線電話詢問。
6日上午,天津市水務局局長張志頗帶領相關處室和有關區水務部門負責人,在海河傳媒中心推出的“向群眾匯報──2019年委辦局長年終訪談”直播節目現場,公布水務系統年度“答卷”,同時現場回復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張志頗告訴這名村民:“后堡村這個供水問題我了解,該村既屬于氟超標村,同時也是幫扶困難村之一,屬于優先解決的地區,已經納入今年全市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的改造任務中。”
圖片來自于網絡
“后堡村自來水內網已完成施工,外管網正在積極鋪設施工中,明年后堡村老百姓一定能喝上與城里一樣的放心水。”北辰區水務局供水部門負責人的具體回應,讓電話另一端的徐先生連連稱好。
城鄉供水標準不一樣是怎么造成的?目前天津還有多少個自然村存在這種狀況?這些農村居民什么時候能喝到跟城市一樣的自來水?有沒有時間表?主持人現場發問。
“城鄉供水標準不一,是天津市供水的一大短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供水問題,2002年至2004年,我們實施了農村人畜飲水解困工程,解決了農村用水難的問題,2006年至2017年,我們連續實施了三輪農村飲水安全改造,基本解決了農村飲水不安全、不方便的問題,但受資金、技術及水源條件限制,工程建設標準偏低,村內供水設施養護不到位,與城市供水差距明顯。”張志頗說。
為補齊農村地區供水短板,天津市自2018年起啟動新一輪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計劃通過延伸自來水供水范圍、改擴建供水設施、改造老舊管網等措施,以優質自來水替代地下水源,全面提升北辰、薊州、寶坻、武清、寧河、靜海6個區2061個村、202.2萬人的供水質量。為盡快讓農村居民喝上高品質水,市水務局克服資金壓力、項目審批等困難,將原定5年的工期壓縮至3年,確定到2020年完成全部建設任務。
張志頗說:“今年作為提質增效工程建設的關鍵之年,市、區兩級水務部門全力以赴加快建設進度,確保按時完成年度任務。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市累計惠及1149個村、115.2萬人,農村水源條件、供水服務水平將顯著提高。至明年工程全部完成后,除北部山區242個村和濱海新區大港2個偏遠村外,天津市農村居民將全部喝上自來水,基本實現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