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董碧水)“村里的自來水變干凈了,水不難喝了。”11月29日中午,67歲的浙江省遂昌縣應村鄉雙里村村民鄭永根擰開自家的水龍頭,看著流淌出的清澈自來水,一邊淘米洗菜,一邊滿心歡喜地說,方便、干凈、清爽。
雙里村在遂昌縣應村鄉的西北部,海拔500余米,一個依山而建的行政村,1000多名村民。幾年前,村里建起了好幾個水池,靠著“自流水”,基本解決了村民的“喝水難”。但受技術和運維條件限制,“不僅消毒凈化效果不理想,到了下雨天,村民家中水龍頭流出的是混濁的自來水,遇到干旱,地勢高的一些村民就時常沒了水喝。”雙里村村主任謝田明說,前不久,遂昌遭遇的干旱天氣也影響到雙里村,因為供水不足,每天只能分時段限量供水,“大家都盼著能早日喝上放心水。”

為了徹底解決雙里村的飲用水問題,今年年初,遂昌縣把雙里村列入2019年“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項目,投資193萬元,新建小型堰壩、水廠以及蓄水池,并安裝凈水設備、重新鋪設管道。項目于6月份開工,10月完工。驗收合格后,11月20日,清澈、干凈的自來水開始嘩嘩流向了村民家中。
遂昌縣水利局局長葉名頡告訴記者,將雙里村原先分散的溪溝水源變為集中規模水源,通過建設標準化水廠、配置設備設施、增設清水池儲備等,每小時10噸的制水量,可以全天候24小時滿足雙里村民的飲用水問題,原先用水不穩定情況將得到徹底解決,“通過新型制水工藝,還讓村民喝上了放心水。”
據介紹,自去年啟動“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遂昌投資4680多萬元,對5個鄉鎮、39個村實施了飲用水提升工程建設,已讓4.5萬農村居民喝上了“好水”。
浙江地處東南沿海、江南水鄉,但受“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影響,直到2017年底,全省還有803萬農村居民雖身處青山綠水,但時常要為喝水而犯愁,數量占到了全省農村飲用水人口總數的25%。
衢州市衢江區有21個鄉鎮、271個村36.9萬的農村人口,因區域地形南北高、中部為丘陵的盆地地形,到去年還有81個村、10.8萬人存在飲水安全問題,涉及全區1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
為讓村民喝上“好水”,衢江區啟動農村飲用水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構建起“城市供水管網為主、鄉鎮水廠供水網為輔、單村水廠為補充”的三級供水網。

位于杜澤鎮東北部的下溪村,距衢州城區28公里、距杜澤集鎮3公里,4個自然村被環抱在群山中,由于城市供水管網未能延伸,村民需從附近鄉鎮、山澗接運自來水或山泉水。今年10月,衢江區投資163萬在下溪村新建水廠投入運營,讓全村517戶1700余人告別了困擾多年的“喝水難”。
據了解,截至目前,浙江有9個市、52個縣將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列入政府“民生十件實事工程”。在實施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各地對標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按照“城鄉供水一體、鄉鎮聯村供水達標、單村供水提標”進行。
具體實施中,根據“能延則延、能并則并”,最大限度延伸城市供水管網、最小限度保留單村水廠。同時,從規范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實現縣域農村供水與城市供水的“同質、同標、同服務”。

據測算,為此,浙江將新增改造主干管1.2萬公里,新增改造村內管網2.9萬公里。今年1到10月,全省已投資70億元,開工建設3312處,完工2250處,解決了486萬的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人口。
浙江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0年,全省要完成全部803萬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人口,農村飲用水達標人口覆蓋率、農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證率達到95%以上,農村供水工程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全省城鄉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人口比例超過85%。同時,全面建立健全的農村飲用水縣級統管長效管護機制,讓農村群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到2022年,實現全省農村飲用水達標人口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在讓農村居民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轉變中,浙江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全省83個有農村飲用水工程的縣全部建立了縣級統管體制機制,明確水務公司或農飲水專管機構對縣域內農村供水工程實行設備運維、水質自檢、藥劑使用管理等統一的專業化管護,避免了農村供水工程運營后的“管養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