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12月6日,天津市水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志頗走進海河傳媒中心津云中央廚房直播間向群眾匯報水務局補齊城鄉供水、防汛減災、污水處理、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短板,切實發揮水務行業監管職能,把民生水務做實做細做到位,讓水務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他與現場的市民代表、媒體記者就這份年度成績單對話交流,追蹤和解決現場提出的問題,聽取了現場點評。

關鍵詞1 農村飲水提質增效
農村地區用水方便程度不高是我市供水的短板,2018年起,我市開始啟動新一輪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提升北辰、薊州、寶坻、武清、寧河、靜海6個區2061個村、202.2萬人飲水質量。為加快工程進度,今年我們將原定5年工期壓縮至3年,確定2020年為工程完成期限,預計到今年年底,累計提升1149個村、115.2萬人飲水質量和用水方便程度,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目標。
關鍵詞2 中心城區易積水地區改造
城市內澇、小區積水是困擾群眾的煩心事。今年我們進一步完善了中心城區27處易積水地區和13座地道“一處一預案”,即時搶排積水,成功應對了臺風“利奇馬”等多次強降雨,中心城區基本實現“大雨2小時排除,暴雨5小時排除”目標,主干道路退水時間較去年進一步縮短。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實施了王串場、西南樓、南市(慎益大街和福安大街)、六緯路、北辰道工業園及青云橋等6處群眾反映強烈的易積水地區改造。

關鍵詞3 黑臭水體整治
河湖坑塘環境質量直接影響群眾生活,今年我們在完成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基礎上,推動567條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堅持控源截污、清淤疏浚、補水循環、生態修復多措并舉,著力解決群眾房前屋后的水環境問題,截至目前已治理完成黑臭水體236條,為明年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奠定基礎。
關鍵詞4 補齊污水處理欠賬
污水處理是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的重要環節,中心城區5座污水處理廠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今年以來,張貴莊、咸陽路污水處理系統曾出現污水外溢,給群眾出行和周邊環境帶來不良影響。今年我們著力補齊城鎮污水處理欠賬,進一步擴大中心城區5座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年內實現污水處理能力由2018年的170萬噸/日提高到222萬噸/日,有效解決高負荷運行可能導致的污水外溢等問題。
關鍵詞5 全面深化河(湖)長制
河(湖)長制關系河湖長治久清,關系到美麗天津建設。今年我們深入落實天津市第一號總河(湖)長令,依托河(湖)長制平臺,我們多次組織多部門聯合執法,查處于橋水庫、海河等水域違法捕撈、放生等行為30多起,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打擊涉河湖違法犯罪等專項行動,清理解決各類水環境問題4285處,有力地維護了我市河湖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安全。
關鍵詞6 生態補水
保障河湖水量是改善水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今年我們利用多種優質水源為海河、獨流減河等重點河道,為北大港濕地、團泊濕地等重要湖泊濕地補水14億立方米,顯著改善了河湖生態質量。特別是實施補庫后的北大港濕地,水庫蓄水量由干庫狀況增加至1.81億立方米,水面面積由不足30平方公里增加至119平方公里,為珍稀候鳥的遷徙、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同時為改善我市南部四河及周邊地區水環境提供了水源儲備。
張志頗表示,天津依河而建、因漕運而興,因水系豐富被賦予了更多靈氣與生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天津受河湖水系的滋養和哺育,也發自內心熱愛天津的每一片水域。2020年,水務局將進一步補齊城鄉供水、城市排澇、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工程短板,努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格局,推動民生水務邁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