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飲水工程的實施,優化了我市水資源配置,極大限度地改善了居民的飲水質量。經過十年建設發展,已形成“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社會參與”的良好格局。尤其在供水形式上,大膽創新,推出以管道直飲水為主,樓宇供水、自助水屋、現制現售水為補充的符合包頭市實際情況的多種供水形式,形成了獨特的“包頭模式”,包頭市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分質供水的城市。
一、實施直飲水工程的背景
包頭市的城市供水工程在70年代末前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和水庫水為主,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供水需求不斷增加,限于地產水資源短缺,城市主要供水水源逐步由地下水改變為黃河水。隨著西部的開發,自90年代末,黃河水量日益減小,含砂量相對增大,上游沿黃排污量增加,特別是在黃河低流量期污染更加嚴重,黃河水質達到五類有時達到劣五類,導致現有水處理工藝系統無法承受,嚴重影響我市城市供水水質,部分時段的供水水質在嗅和味、色度、渾濁度等指標與國家規定的飲用水水質標準有一定差距,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水質越來越高的要求。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市人民的生活質量,保障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與健康,2003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市四區(昆區、青山區、東河區、九原區)和稀土高新區范圍內實施直飲水工程。對于居民居住比較集中的住宅小區和新樓盤建設管道直飲水,即選擇優質的地下水源,以多點分片分質供水形式,按照《飲用凈水水質標準》,采用先進的深度凈化處理工藝,通過同程式全閉路循環管網,把高質量的直飲水送到千家萬戶;居住相對分散的地區和建成25年以上的小區采用自助水屋、現制現售水進行供水。
二、直飲水工程實現形式
1、管道直飲水:是指原水經過深度凈化處理達到飲用凈水水質標準,通過管網供給人們直接飲用的飲水系統。工程一般由深水井、管網和水站三部分組成。原水經石英砂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水質軟化器、精密過濾器、過濾膜等吸附、過濾,采用臭氧消毒和紫外線殺菌,水質達到《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94-2005),然后經加壓設備通過地下供水管網輸送到用戶。
2、自助水屋:售水系統由純水箱、加壓泵、臭氧和紫外線消毒殺菌系統、投幣刷卡系統組成。純水由直飲水站制備并經專用水車配送,水質達到《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94—2005)。由用戶自帶容器打水。
3、現制現售水:設備直接與自來水管道連接,原水經初級過濾器、顆粒活性炭、壓縮活性炭、精密過濾器、反滲透膜及后置活性炭等過濾、吸附,臭氧、紫外線消毒殺菌,水質達到《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94—2005)。由用戶自帶容器打水。
三、直飲水工程建設情況
根據包頭市水資源分布情況,昆區、青山區、九原區及稀土高新區供水水源以地下水為主,東河區供水水源以自來水為主。
截止2019年9月底,全市直飲水工程建成水站147座、分站68座、自助水屋和現制現售水機600多個,其中管道直飲水受益人口達148.26萬人,占比約為75.2%,我市成為全國唯一實現城區直飲水基本全覆蓋的城市。
四、采取措施
(一)市委、市政府、社會各界的支持,是直飲水工程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
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非常關注直飲水工程的進程,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等領導多次親臨現場查看,聽取直飲水工程建設進展情況匯報,在政策、建設資金方面給予很大支持。出臺了《包頭市鼓勵“健康水工程”建設經營優惠政策》,內容主要包括稅收免二三減半(2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2年后減半征收3年),用地按公益事業審批。各有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盡最大可能減免行政性收費,同時,對于涉及破路、占道、綠化帶開挖等相關部門給予積極配合,為直飲水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依托體制優勢,大搞水源置換,開辟保障城市飲水安全、改善飲水質量的新途徑
水務部門充分發揮體制和職能優勢,整合城市供水水源,嚴格控制城市地下水開采,優化地表水、地下水配置,實現了生活用水、生產用水、生態用水的統籌規劃,城市工業用水和非飲用水逐步退出利用地下水。在城市規劃區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逐步封停自備地下水源井,把有限的優質地下水用于城市生活飲用,水資源的配置趨向科學合理。
(三)市場運作與政府監管雙管齊下,積極推進直飲水工程,確保良性運行
充分利用包頭市國有大企業多、居住集中的優勢,督促企業投資建設“直飲水工程”,改善企業職工生活飲水。明確建設標準,從水源的選擇、水處理設備工藝、規模,設備選型,管網材料、規格選用,車間設計,人員配備,工程施工、驗收,提出明確和嚴格要求。設立專門管理機構,統籌規范管理,嚴格監督,嚴把水質關,使“直飲水工程”按照相關標準運行。對涉及“直飲水工程”的運營企業通過定期考核、質量評定、隨機抽檢、重點強化日常管理等措施,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堅持管理透明,把直飲水工程有關政策、管理措施、水質情況、運營動態,通過專門網站和其它形式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讓廣大群眾放心。在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對直飲水供水水源實施保護,劃定保護范圍,防止污染,確保水源水質。
(四)積極落實直飲水工程優惠政策
2006年1月,出臺了《包頭市鼓勵“健康水工程”建設經營優惠政策》,內容主要包括稅收免二三減半(2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2年后減半征收3年),用地按公益事業審批。各有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盡最大可能減免行政性收費,同時,對于涉及破路、占道、綠化帶開挖等相關部門給予積極配合,為健康水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五)居民觀念的改變有效推進了直飲水工程建設
健康水工程作為一項好事實事項目,市民的接受和認可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剛開始進行舊小區管道直飲水改造時,絕大多數居民不理解、不配合,都不愿意在自家拆墻破洞安管子,雖然做了大量的宣傳動員,可收效甚微。盡管如此,在市委政府的堅持下,直飲水工程連續多年被列入好事實事項目,工程在艱難中推進,普及程度和居民接受逐年提高,由過去的“要我裝”變成了現在的“我要裝”,用水量也漸漸增加,觀念的改變是直飲水工程推行10多年取得的最大成績。
五、直飲水工程投資
(一)政府投資
采取國內外銀行貸款、發行企業債券,由政府財政還本付息的方式,投入直飲水工程建設資金近3億元,截至目前占比不足總投資的20%。
(二)社會資本
政府出臺政策,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直飲水工程建設,同時給予民營企業一定的補貼,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舊小區改造和新建民用建筑配套管道直飲水工程,完成投資13億多元,占總投資的80%以上。社會資本成為包頭市直飲水工程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
六、建議
(一)政府出臺政策,確立直飲水工程建設方向、目標、投資渠道等,一方面讓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另一方面給參與工程建設運營的企業吃下定心丸,敢于投身工程建設運營;
(二)成立由各屬地政府、水務、住建、規劃、國土、公安、供電等多部門人員組成的直飲水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相關事宜;
(三)政府成立專門機構,對直飲水工程規劃、建設、運營進行管理,從源頭規范工程建設、運營各方面工作,支撐工程持續健康發展;
(四)直飲水工程涉水產品實行備案制,保證工程建設使用的材料合格,保證水質安全;
(五)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一屆接著一屆干,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六)政府出臺強制措施,新建民用建筑必須同步配套管道直飲水工程,投資計入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