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臨澧縣佘市橋鎮歇駕村村民汪金泉的家中,他家水龍頭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搶眼,輕輕一擰,清澈的自來水就嘩嘩流淌出來。
“現在好了,家里不僅是通上水了,水質、水量也很給力,我們都很滿意,現在生活上方便得很。”汪金泉說道。以前,汪金泉一家供水主要由村級水廠承擔,由于村級水廠制水、供水能力有限,包括汪金泉一家在內的1100多人面臨著水質偏差、供水保障率不足等問題,成為當地百姓心中難解的“疙瘩”。自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來,縣水利部門堅持把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成效作為檢驗踐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成果,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積極行動,通過鋪設管網3萬多米,將歇駕村納入當地牛頭水廠供水,一舉解決了該村1100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獲得當地群眾一致認可。
汪金泉家的變化,是臨澧縣在主題教育實踐中把農村飲水安全民生大事辦實辦好、惠民生的真實寫照。
部門合力,攻堅退養路
提高供水質量,保護水源是關鍵。臨澧縣共有15座飲用水源地水庫,這些蓄水工程對全縣農村飲用水安全和農業生產至關重要。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為強化飲用水源保護,營造良好的水生態環境,讓人民群眾喝上更加安全的放心水,臨澧縣委縣政府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向解除飲用水源地水庫承包養殖合同發起猛攻,集結全縣力量,一場聲勢浩大的護水行動在臨澧縣開展來。
該縣縣委等幾大家主要領導及各水庫聯點領導全部深入水源地水庫調研,現場辦公;各鄉鎮街道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嚴格責任包保,強化宣傳引導,強力推動工作落實;縣紀委監委對各責任單位落實情況進行暗訪督查;人大農業農村委下到12座水源地水庫,逐處提出了針對性整改建議;水利部門與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對全縣所有水庫及庫岔進行了水質取樣監測,為鄉鎮解除合同提供依據;生態環境部門處理了4起縣域飲用水保護地環境違法問題;畜牧水產事務中心對飲用水源地周邊的畜禽污染問題進行全面摸排,全面查處用于非法生產的漁業實施設備,將矮圍、網圍、網箱全部拆除;自然資源部門全力配合臨澧縣修梅鎮人民政府解除了“燙手山芋”沃沙水庫承包養殖合同;縣檢察院立足公益訴訟職能,積極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向有關部門發出了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公安部門積極介入,就業主承包養殖期間的涉黑涉惡線索進行了調查取證;司法部門對合同解除可能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研判,組織召開法律會診6次,并在專項行動實施過程中及時提供法律援助。
“要用這次解決問題的實效檢驗主題教育效果和質量,要在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上體現共產黨人的初心”縣委書記陳章杰這一句話,擲地有聲。
到目前止,該縣先后解除了沃沙、牛頭等11處飲用水源保護地水庫的違規養殖合同、5座水庫24處精養庫岔的承包養殖合同,完成15口精養堰塘退養任務,全縣水質達標率大幅提升,11月底前該縣所有飲用水源保護地將全面退出合同養殖,實現由“肥水養魚”到“人放天養”,從源頭遏制水質污染,改善水庫水質,全縣21萬人飲水安全隱患得以有效消除。
優化頂層設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為更好解決城鄉居民的飲水問題,新形勢下,針對人民群眾更高的飲水安全需求,臨澧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通過認真學習上級政策、扎實開展調研,提出了“依托大水源,建設大水廠,聯通大管網,構建城鄉供水一體化新格局”的新思路。將臨澧縣分澧北、澧南兩大片區,實行2+N模式,即2個大水廠為主源、N個小水廠為補充。澧北片區將澧北大水廠由日供水1萬噸擴至2.5萬噸(遠期4萬噸),保留鳳興水廠供應北部高海拔區域;澧南片區以縣城天露澤水廠為中心(一期5萬噸、遠期12萬噸),牛頭水廠、五道水廠、曹家垱水廠等為補充(供應銅山和太浮山高海拔區域),覆蓋澧南所有鄉鎮。目前,臨澧縣城鄉供水一體化試點工作已啟動,制定了該縣同歡水廠、看花水廠納入縣城大水廠供水實施方案,基本完成同歡水廠主管聯通,力爭年內完成并網供水。
堅持治水興民,久久為功
自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來,臨澧縣以深入開展河湖長制工作為契機,進一步強化水源保護、水污染治理、水環境治理及水生態修復工作:全面完成66處河湖“四亂”問題整改銷號;加快推進縣城洪家河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修梅鎮、佘市橋鎮污水處理廠新建,加大對企業排污的監管整治力度,全縣共有20多處排污口污水排放基本達標;緊扣防洪、糧食、供水、生態四大安全,扎實推進道水綜合整治、澧水堤防除險加固、合口高家垱排區治澇工程、洞庭湖區溝渠塘壩清淤、沙溪河水土保持治理等工程項目;大力開展渠道清淤、整治非法捕撈行為、規范水域養殖秩序、實施河庫連通工程等工作;完成2239公里渠道、7170口塘壩清淤疏洗任務;規范澧水采砂場12家,取締打擊非法采砂船只3只;規范整治山砂篩洗場16家,取締非法山砂篩洗場4家,管控因采挖砂石對河流造成的污染;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居民生活污染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綜合治理措施,同時,全面組建了由302人組成的河道管護員隊伍,加強對河庫的巡查管護,確保河庫日常管護工作落到實處,持續改善全縣水源地水質,全縣水生態環境呈現良好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