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傍晚,東查村廣場上,新安裝的分質供水設備即將投入使用,有不少村民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向施工方了解設備的使用方法。
村民張永勝提起剛接出來的一桶水仔細打量,當得知從這里接的水可以直接飲用時,他欣慰地笑了。年近七旬的村民李愛芳拎起一桶水在廣場上走了幾步,笑呵呵地跟鄰居說:“不重,咱提得動。”像這樣的分質供水設備在東查村總共有三臺,村民打水的距離最遠不超過500米,等到項目竣工后,這里35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將得到解決。
東查村位于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內,由于文物保護的需要,至今沒有市政基礎設施,當地村民只能飲用取自地下的井水。今年10月,有群眾反映井水出現渾濁情況,經檢測水質不能達到飲用標準,村民面臨飲水難的問題。安裝分質供水設備,凈化當地自備井水,是未央區政府在滿足遺址保護的前提下,快速解決群眾飲水安全問題的一種有效措施。
而在整個漢長安城遺址區,東查村并非個例。據西安市未央區農林水務局副局長張曉鵬介紹,有多達50個自然村位于遺址區內,43個自然村的13.9萬人面臨飲水安全問題。如何化解文物保護與解決民生難題的矛盾,考驗的不僅是未央區委、區政府的智慧,也考驗著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決心。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西安市未央區聚焦漢長安城遺址區保護利用矛盾突出的問題,以解決漢長安城遺址區13.9萬群眾飲水難的問題為突破口,深入遺址區逐村逐戶調研走訪,根據村情逐村研判,制定下發《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方案》,組建工作機構,全力推進實施。
《方案》堅持“一村一策,分類推進”的原則,對43個自然村精準施策,采用應急解決和永久性解決同步走的方法,一方面通過應急供水工程,建設分散式分質供水系統,采取對水質集中凈化處理等辦法,解決39個村12.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東查村便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依據規劃,加快推進龐馬、三官廟、店子、張道口等4個村市政自來水管網建設,永久性解決1.7萬群眾吃水問題。據張曉鵬介紹,目前,34個村的設備安裝選點布點調查工作已經完成,7臺設備已運達現場,部分村莊已開始進行設備安裝,工程計劃12月底前完工,屆時,13.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將全部得到解決。
“為了讓村民吃上放心水,各級政府都是盡心盡力,給咱解決這個問題,老百姓心里都感謝得很。”張永勝表示,自從東查村水質出現問題以來,隔三差五就有政府的人登門調研詢問情況,10月底就開始動工,再過幾天直飲水就接到村里了,他指著站在旁邊的幾個鄉親說:“大家很期待。”
“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核心要義,這次幫助近14萬群眾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正是未央區委、區政府以及各相關部門初心和使命的體現,也是對主題教育成果的一次重要檢驗。”張曉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