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wǎng)記者柏可林10月31日報道:用水管道爆管,“噴泉”帶著地下的土方從路面洶涌而出。如果遇到這樣的緊急情況,在過去,搶險人員只能利用傳統(tǒng)排摸手段關閉閥門。而現(xiàn)在,搶險人員只需用手機掃一掃,AR智能巡檢系統(tǒng)就會自動提取此處的閥門、管網(wǎng)信息,大大提高搶險效率。據(jù)上海城投水務集團介紹,這套AR智能巡檢系統(tǒng)將首次應用于第二屆進博會的展館和周邊區(qū)域。

搶險人員在國家會展中心周邊作業(yè)。
實景三維模擬,AR智能巡檢實現(xiàn)閥門精準定位
閥門巡檢一直是水務管理中的難點,特別是在緊急搶險過程中,如果碰上一些被埋沒在路面以下的堆沒閥門,搶險人員往往只能依靠經(jīng)驗判斷,費時費力。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城投水務集團在今年首次嘗試將AR技術應用于水務巡檢。“還記得去年很火的一款AR游戲嗎,玩家滿大街掃一掃尋找皮卡丘?”城投水務供水分公司管網(wǎng)運營監(jiān)控中心經(jīng)理吳瀟勇對記者說,“AR智能巡檢,其實也是類似的原理。只不過,‘玩家’是我們的搶險人員,而‘皮卡丘’則是待檢測的閥門。”

AR智能巡檢系統(tǒng)。
AR智能巡檢,究竟是如何自動提示閥門的具體點位呢?吳瀟勇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搶險人員到達現(xiàn)場后,手機屏幕上會自動場景識別,并出現(xiàn)幾個彩色的標識。“綠色圈出來的是參照物,比如路燈、滅火栓。藍色顯示的是地下管道走向。白色圈出來的是閥門井蓋。”通過固化參照物的相對位置關系,AR系統(tǒng)很快就能確定閥門位置,并為搶險人員發(fā)送導航和操作提示步驟。而在以前,搶險人員需要用皮尺測量確定點位,操作麻煩,且容易產生誤差。
通過實景三維模擬,AR智能巡檢系統(tǒng)已實現(xiàn)對國展中心周邊重要閥門進行巡檢和定位。現(xiàn)已巡檢重要閥門2204個,完成整改堆沒閥門119個,對102座供水橋管完成敲鏟油漆與logo標識工作,改善供水設施色調,提高與周邊環(huán)境的融合。

定位到待檢的閥門井蓋。
不停水也能檢測,“撒哈拉”技術為管網(wǎng)做全面體檢
老舊管網(wǎng)“受傷”了,通常情況下,都要先關閉閥門停水,破開道路“驗傷”才能看個明白,對周邊道路通行和居民生活勢必會造成不便。而現(xiàn)在,管網(wǎng)檢測不必傷筋動骨,只需做個“微創(chuàng)”就能全面體檢,這種技術有個好聽而神秘的名字:SAHARA(撒哈拉),該技術最早應用于石油行業(yè)。

城投水務進博會保障中心。
那么,在水務領域,“撒哈拉”如何大顯神功呢?吳瀟勇介紹:“檢測人員從管道井口放入三根手指粗的‘探針’,入水后,探針后端形似降落傘的結構會自動打開,增加受力面積,順著水流向前移動。探針帶有線纜、攝像頭、水聽器等設備,可接受遠程操控。”這樣,后方的檢測人員就可以查看管道內部影像,探聽異樣聲響,鎖定噪音來源,從而找到管道內可能存在的細小漏洞。
為保障進博會的順利召開,城投水務集團提前開展對供排水生產設施設備的檢修維護工作,還通過“撒哈拉”管道不停水內窺檢測技術對部分供水管網(wǎng)進行了全面“體檢”,包括泄漏檢測及視頻檢查,及時掌握管網(wǎng)狀態(tài),確保用水安全。

城投水務進博會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