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在濟南市槐蔭區召開全省生態環境行業扶貧工作現場會,考察學習濟南市槐蔭區黃河灘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實踐,總結交流生態環境行業扶貧經驗做法,部署工作任務。
讓貧困群眾喝上放心水是貧困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和人居環境改善的初衷。據介紹,原濟南市420個省級貧困村中,289個已實現城鄉一體化供水,131個村406處水源地已實施保護;原萊蕪市65個省級貧困村74處水源地,除1個村為戶用井無法保護外,其他2018年底已全部實施保護;61處黃河灘區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同步推進。
實際上,省城92%的貧困村位于山區,不具備通自來水的條件,飲用水源類型多樣,以大口井、蓄水池、泉水池為主,點位地形復雜、場地狹窄、施工難度大,且一村多源。針對實際情況,市和區縣兩級環境保護部門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建設了防護措施,同時完成了保護區劃定、調查監測、清理整治等任務,切實保護貧困村飲用水源地。截至目前,全市省定貧困村和黃河灘區飲用水水源地已全部劃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或保護范圍),共劃定33個保護區、220個保護范圍。省定貧困村和黃河灘區飲用水源保護區清理整治工作已全部完成,提前完成省定任務。省定貧困村中除已實現供水一體化的以外,195個貧困村480處各種類型、各種地形的飲用水源地全部按照“三牌一網”的標準建設了防護工程,槐蔭區、平陰縣16處黃河灘區水源地防護工程2018年底已完成,長清區45處飲用水源防護工程正在建設中,預計9月底完工。
據了解,下一步,濟南將加快2019年度黃河灘區飲用水源防護工程建設,深化已建工程網格化監管,強化飲用水水源應急管理,對危害飲用水源的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堅決打好生態環境行業扶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