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街道仁惠家園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日前開工,將對泵房、供水管路系統及水表進行改造,計劃于9月底前完工。小區居民對改造工程充滿了期待:“到時候我們就再也不用擔心小區自來水顏色發黃發渾、水壓偏小的問題啦!”
從“好供水”向“供好水”轉變,切實解決居民日常用水難題,余杭區2019年度民生實事項目供水改善工程,二次供水改造項目正逐步推進。
城區二次供水項目穩步推進
水質提升費用優惠
在余杭區,像仁惠家園一樣開展二次供水改造的高層小區今年約有20個。余杭區水務控股集團計劃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全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任務,逐步實現專業化管理和抄表到戶。
目前余杭區的高層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正在平穩推進中:仁惠家園等9個小區共計改造戶2938戶已進場施工;另有2個小區完成方案公示,準備進場施工;3個小區完成方案評審,準備方案公示;4個小區完成設計方案初稿,準備方案評審;2個小區已進入方案設計。預計三季度完成改造戶1000戶,四季度累計完成改造5000戶。

余杭區現在不少高層樓房還存在屋頂水箱供水問題,水箱質量不好或者管道老化,水質就會變差,影響居民健康。改造后,將由余杭區水務控股集團負責做好二次供水設施的接收、運行、保養、維修和更新管理及一戶一表的抄表、收費等工作。老百姓只需動動手指,足不出戶就能獲得水務上門服務,將真正享受到“同質、同網、同價、同服務”。
此外,為加快推進二次供水設施改造項目,減輕百姓負擔,余杭區將原先的“業主、區水務控股集團和區財政按1:1:8比例進行分擔”的資金政策調整為:“區水務控股集團承擔10%,業主承擔480元/戶,剩余部分由余杭區財政承擔”;由業主承擔的480元可從物業維修專項資金或業主自籌等方式支出。
山區二次供水項目
24小時智能監控提高服務質量
除高層小區正在推進二次供水改造項目外,余杭區的山區給水系統二次供水建設也已正式開始實施。為保障山區供水系統的穩定運行,余杭區水務控股集團將建立山區供水智能化監控平臺,對山區供水管網、二次泵房實現全方位實時監控。
“過去,泵房出現問題,需要等人工發現后才能上報維修。但山區供水點多面廣,二次供水設施規模小、數量多,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山區供水管理工作。”工作人員介紹,“遠程智能監控系統可以用智能眼代替人眼,將專業人員的雙手‘延伸’至每個泵房,足不出戶即可實時監視泵房,并可在線遠程實施急停控制和參數設置操作,24小時守護二次供水設施,提高山區供水服務質量。”
據悉,智能監控終端部分包含鸕鳥、百丈、黃湖、徑山、中泰、瓶窯6個鎮街山區供水系統供水設施,接入本系統的山區二次供水泵房89座,一體化供水設施25座,管網監測點18處,并集成接入現有供水廠站運行數據。其中已投入運行的13座山區泵站為第一批,將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智能化工程并納入系統管理,其他在建泵站也將隨工程進度實施智能化工程。